端午节的起源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各族人民纪念民俗的节日。从古代划龙舟、吃粽子、插菖蒲,到今天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暑、祈福健康,很多古老的习俗被完整地传承下来。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关于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很多说法。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一下。

1.为纪念屈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悲愤交加,写下名篇《怀沙》,投入汨罗江殉难。沿河的人们知道后,都乘船去打捞,并把粽子扔到河里,以防止鱼虾蚕食他。后来,这一天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因此,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2.纪念伍子胥,除了纪念屈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为了不被灭口,只身逃到了吴国。后来他和孙武为吴国效力,差点把楚国给灭了,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打。在吴王阖闾之后,夫差登基。吴越争霸,吴军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提出“鸡犬不留”,但夫差赞成讲和。随后,越国贿赂奸臣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谗言,判了他死刑。

伍子胥临死前告诉人们,他死后要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东门上,要看着越军灭吴。夫差大怒,于五月初五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包里,扔到河里。后人怀念伍子胥,所以端午节就去划船,扔粽子。

3.1983年的夏季至日论,刘德谦先生在《端午节的由来》中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季至日。他的解释源于《岁时》对端午节的描述如下:阳光明媚,正值盛夏。也就是端午节在夏天。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夏季节日”和“中秋节”。

至于赛船和吃粽子的习俗,隋代人把它们视为夏季至日的娱乐活动,而不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夏季至日的节气与端午节密切相关,因此这种说法认为夏季至日是端午节的起源。

4.为了纪念曹娥,曹娥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他的父亲为了捕鱼淹死在河里。几天后,他父亲的尸体仍然下落不明。那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每天晚上都哭着沿着河边寻找他的父亲。过了十七天,他在农历五月五日投河自尽,五天后被村民发现。

尽管最小的女儿曹娥死了,她还是找到了父亲的尸体,并把他带到了河边。人们看到这一幕都很感动,认为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帝。后来,人们把曹娥把她父亲抱出来的地方叫做水河畔村。同时,她的孝心也感动了周围的村民。他们埋葬了曹娥的父亲和女儿。同时,他们在曹娥挑水的河边建了一座曹娥庙,为她做了一座雕像,并尊称她为“孝女”。他们把这个小渔村叫做曹娥村,并把它改成了曹娥河。

每天曹娥潜到河里,都会有一场庙会在盛达的曹娥庙举行。很多村民都会来祭拜这位孝女,并送上题字赞美她的美德。时至今日,曹娥江的河水无论多么凶猛,只要到了曹娥庙门前,就会变得平静,仿佛觉得愧对孝顺的女儿,便会悄然离去。经过曹的脸时,河水又会发出声响。

因为五月初五是曹娥投江自尽的日子,所以很多人把端午节当成纪念曹娥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1,赛龙舟

从“纪念屈原”,渔民划船寻找屈原,到现在,端午节前后几天,全国各地都举行“赛龙舟”。龙舟上的船夫在河上划桨竞速,距今已有1500多年。

2.吃粽子

楚人为了纪念屈原,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扔到河里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的由来。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粽子大多用竹叶包裹,用糯米和黄米做成。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比如不同口味的甜粽子,不同材料的肉粽子。

3.挂艾草

历史上五月初五被称为“毒日”,是因为五月气候逐渐升高,又是雨季,蚊子多,湿度较重。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荆楚纪年》中记载“采艾草以为人,挂于门上,用毒气”,并写艾草为药用植物,既能治病,又能驱虫。古代人经常在家里挂几株艾草,用来防蚊辟邪。

以上四个版本的传说,是我对端午节起源的了解。你还知道什么,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