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郑板桥
有时候,他像画中的嫩竹叶一样调皮:幽默更出彩,幽默中不乏机警。也正因为如此,关于他的故事如雨后春笋,从他们的时代到我们的时代,有着几百年的文化内涵。对于目不识丁又想附庸风雅的暴发户,郑板桥写道:“竹筒堂”就是“每一个草包”,而对于傲慢的富商和欺软怕硬的权贵,他则淡定地挥舞奇画,加以讽刺。这一切不仅显示了他的高贵和骄傲的情绪,也使郑板桥在我们眼中看起来非常可爱。尽管他很聪明,但还是忍不住被骗了。比如扬州一个盐商要画,他说不做。无奈之下,盐商得知他喜欢吃狗肉,于是制定了“狗肉计划”。郑板桥闻到了肉的味道,很快就带着小提琴来到了一位老人的家里。他只觉得院子干净整洁,老人放的音乐也服务于宁静悠远,像天籁之音。郑板桥以为遇到了知音,于是泼墨画了几幅带字的画。直到盐商大摆筵席,邀请客人欣赏郑板桥的字画,他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如果没有听到这类故事,郑板桥会显得有点超脱世俗和孤傲,但有了这些故事和传说,他会像邻家兄弟一样善良。
郑板桥被誉为“书画三绝”,这显示了他在各个方面的高超技艺。他的画,竹子美丽挺拔,兰花美丽柔美。时而竹石相间,时而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充满了“雨后空山”的自然气息,却一点媚态都没有,就像他的性格一样。他的诗,如“胸前有兰,竹影相托。天下无荆棘,大人可容十万端。”“雅斋卧听簌簌竹,疑是百姓疾苦之声。曹州县的一些小人物总是关心他们的感受。”真相总是能从最简单平凡的事情中显露出来。他的印章,随意,尽显狂人风范。其中一些读起来很可笑,但转念一想,它们可以品味郑板桥独特的自尊和个性。如《雷婆婆同日生》《马山头针线》等,有的是他为了纪念自己遇到的一些事情而做的。这些印章真实地记录了郑板桥的一生。还有各种闲章,字体大部分都是简约的,跟画一样。他的书法(虽然我不太懂)充满了优美的字体,他的画大多别出心裁,既平衡了画面,又表达了感情。
时隔百年,每当我想起郑板桥,就会想起他所代表的许多传说和故事,许多著名的古画,还有他的节气如竹,气场如蓝,傲气如石,这些都让我想早点去拜访他。然而,时间不可逆转,我别无选择。所以,既然我找不到那个时候的郑板桥,我就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