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简介
他创造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它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开国元年的三千多年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
童年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的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6岁,在家乡读书。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令。太史公序:“谈为太史公,在建元与元丰之间。太史公管天官,不医百姓。”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10岁,在家乡。太史公序:“十岁背古文。”按:司马迁大约10岁,也就是在老家过着农耕读书的生活。
公元前135(建元六年)11岁。
窦太后死后,汉区冲突戛然而止,百家争鸣,儒学重新起死回生。司马迁出生于这一年。
公元前134年(汉元光元年)12岁。
是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曾在夏阳和长安求学。
青年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年二年),从夏阳迁至长安。
汉武帝建议把人从其父严迁到茂陵。司马迁随家人迁居北京。学孔安国的《尚书》,学董仲舒的《春秋》。孔安国担任助理。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20岁,游历天下。
司马迁漫游江淮,上至会稽,过沅江、湘江,北过文水、泗水,在山东观礼,南过薛(今山东省藤县东南)、彭城,一过大梁回长安,历时数年,为辅佐父亲作史书做准备。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22岁。
宫是的宰相。请为博士指定50名弟子。司马迁得补博士弟子。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23岁,大夫。
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考取博士,也就是皇帝的侍卫官。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登基元年),24岁,大夫。
司马迁的侍从武帝拜见雍,祭五帝。去找白琳。司马谈开始写太史公书。
《史记》原计划今年停刊。
太史公序:“自陶唐,至于林之。”司马迁修改的下限是早、晚年说的。
公元前65438年+019年(元寿五年),二十八岁,为大夫。
汉武帝游鼎湖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司马迁任大夫。
中年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丁原第四年),他33岁,是一名医生。
随汉武帝向雍(今陕西凤翔县)和河东(今山西夏县东北)祭祀五帝。
游嗣与太史公司马谈、管叔讨论祭祀后慈。后土寺始建于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冬十月,“武帝幸分阴自夏阳东”,司马师随武帝回夏阳老家。
公元前112年(丁原第五年),他34岁,是个医生。
十月,司马迁以汉武帝仆射的身份,巡视西北的扶风、平凉、崆峒。
《太史公谈》、《辞官宽舒》等人向武帝建议设坛。太史公谈议泰之礼。
公元前65438年(丁原六年),他35岁,是一名医生。
汉武帝与大臣、学生讨论泰山禅。司马迁被任命为大夫。作为皇帝的特使,向西到巴蜀南部,到达琼(今四川西昌)、燕(今四川汉源)、昆明(今云南曲靖),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设五郡。
公元前110年(武帝元丰元年),36岁,大夫。
汉武帝进泰山打坐前,在太史公司马谈的陪同下,到了周南(今河南洛阳),病危。司马迁从西南回到周南看他的父亲。论司马迁继孔子之后续《春秋》的临终嘱托。
司马迁作为医生,陪汉武帝到泰山,再到海边,从碣石到辽西。途经北、九原(今包头市西),五月返回甘泉。
公元前109年(元丰二年),37岁,大夫。
春天,司马迁随汉武帝到勾践家(今河南偃师),再到东莱。四月,黄河决口,司马迁从汉武帝到濮阳决口,他和他的大臣们被官员们出钱堵住黄河决口。
公元前108年(元丰三年)38岁,太史令。
继父是太史龄。太史公序:“太史公三岁卒,迁太史令,士族金匮之书。”和朋友一起回信,鼓励他们抛弃隐居,立志仕途,以此立德、立言、建功。
公元前107年(元丰四年)三十九岁,任太史令。
十月,司马迁随汉武帝到雍,祭五帝。回到中道后,萧关被授(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经涿鹿,从戴迪(今河北蔚县)返回,经河东回到长安。
公元前106年(元丰五年),40岁,太史令。
冬天,司马迁随汉武帝到南郡的盛唐(庐江),希望在九嶷山祭祀虞舜,自渡长江(今湖北黄梅县西南),登庐山,北抵琅琊(今山东诸城),封泰山,沿海而行。
公元前105年(元丰六年),41岁,为太史令。
冬天,司马迁跟随汉武帝来到钟会(今陕西陇县西北)。三月经夏阳至河东,祭于后土庙。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元年),42岁。
司马迁和医生胡燧制定了太初历,汉武帝宣布废除颛顼历,代之以此历。太初历对后世影响很大。
十月,司马迁与武帝同祭泰山。
司马迁开始写史记。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43岁,太史令。
司马迁集中精力叙述。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元年),46岁,太史令。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武帝发兵讨伐匈奴。
李陵是将军,请“做一个团队”。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47岁,太史令官。
三月,司马迁和汉武帝一起去河东祭祀侯迪。
十一月,醴陵兵败,被匈奴攻陷。司马迁因替醴陵说话而被捕入狱,后被释放。
公元前98年(天汉三年)48岁。
醴陵被灭绝了。
司马迁忍辱作史书,要求宫刑。
“悲男不遇福”讲的就是这一年。
公元前97年(汉武帝第四年),49岁,任刺史。
他被赦免出狱,被任命为秘书。《汉书·司马迁传》:“迁离后,奉命在中馆任秘书,尊职。”怒于史记。
公元前93年(太史公四年),53岁,受刺史命。
今年四月和五月,邵青给司马迁写了一封信。
公元前91年(汉正帝二年),五十五岁,为刺史。
完成历史记录。《报任》说:“仆依无能之言,网罗世间旧闻,考其行,止其成败之因。有130条。”“臣仆成已撰此书《西藏名山》,传与民。”
公元前90年(郑和三年)56岁。
司马迁死于公元前90年左右。死因不明。
一说司马迁死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两年),一说死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元年)。
《汉书旧仪注》:“司马迁《景帝传》极短,武帝说之,武帝怒斩之,后取李陵,陵降匈奴,遂移蚕室,怨死狱中。”郭沫若《关于司马迁之死》:“狱中之死,必然流传于世,故魏宏、葛洪皆书之,不敢无中生有,以歪曲史实。”
2人物的家庭背景
司马迁自称祖师爷是颛顼时代的天官,《史记·太史公列传》记载“颛顼时,命其注意南方之天,火中之地。”。值此唐、禹之际,经过、李等人的努力,它才得以恢复。至于夏商朝,重要的是,李的天下是有秩序的。“在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先来到了秦国。
他的直系祖先,第八祖,是战国中后期秦国著名的军事统帅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与张仪在朝廷上辩论,辩论内容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代文学观,名为《司马错论伐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胜利后防守。
六祖司马瑾(司马错次孙)参加长平之战,杀赵兵四十万。司马错、司马晋等军事成就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腕官员。曾祖父司马吴泽是汉初长安的“市长”(管理市场)。祖父西玛·Xi不是官员,他有第九个等级,是第五个医生。
司马迁的父亲是司马谈,西汉武帝时的一位官员。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他写了《六经要论》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阴阳、儒、墨、法、明、道思想的优劣,对道家思想给予了高度肯定。本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简明总结。司马谈从汉献帝建元六年到元丰元年为官。
公元前145年左右,司马迁出生在家乡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序》中说:“迁龙门,耕河山之日。十岁就背古文了。”二十岁那年,他从长安出发,走遍江淮流域和中原大地,所到之处考察风土人情,收集传说。司马迁在《太史公序》中说,“(他)二十多岁南游长江、淮河,到会稽,探于穴,窥九疑,浮于元、项。北涉文、思,谈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拍下乡;厄巴纳、薛、、郭亮、楚返。于是迁为大夫,发配西征巴,南至蜀,略至琼、狄、昆明,亦报命。”二十五岁时,被派往西南地区任使臣监军,担负起西南设县的任务。足迹遍布“琼、迪、昆明”等地。
司马谈死于汉元丰元年(110年前)。三年后,司马迁继承父业,任太史公。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司马谈临终前对司马迁说:“我死了,就是太师;对于太师,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要讲的东西。”),准备写通史。汉太祖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罗等人建立了“太初历”,改变了秦朝使用的颛顼历从十月开始,正月开始的习惯,从而为中国以后两千年的农业社会奠定了基础。之后,司马迁致力于研究历史和写作,开始撰写史记。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志还记载了八篇赋,均已失传。只有卷三十引用了《苦命人赋》的片断和著名的《致任庵书》(即《致任书》)。宝仁·舒安表达了他决心忍受屈辱和污秽以完成作品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是一篇充满感情的优秀散文。《伤人不遇傅》也是作者晚年的一部作品,表达了作者被腐败惩罚后不甘“无知”的愤怒。
3.写作成绩
施奇
公元前91年(郑和二年),《史记》成书。全书130篇,526500余字,其中人物传记十二篇,世家三十家,人物传记七十篇,表十种,书八种,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们被称为“真实的记录和忠实的历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的绝唱,离骚无韵”,被列为以前“四史”之首,与“子同治”齐名
最高统治思想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表达了自己经过改革和发展的治国思想。它保留了道家和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原始社会的“小国寡民”思想和奴隶社会的“造人”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俱进”思想。其核心是天人合一,本质是人欲。
天文学成就
在汉朝
那个时期的占星家应该首先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却不知道他也是天文星象专家。其实,只要你仔细读一读他的史籍官书、法书和历书,就能明白,称他为天文专家绝非虚名。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完成了“推古之变”的任务,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他的结论在《天书》中有所表述,即根据242年春秋时期的日食、彗星目击星象,以及皇帝的衰落、五代的兴起和战国时期的社会混乱与动荡,将秦汉联系起来进行总结。这是司马迁应用天文学最重要的例子,在整个星占教育史上占有最高的地位。
此外,司马迁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天文学的基本原理,陈述如下:“我仔细查阅了史书的记载,调查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发现在100年间,五星都是逆行的。五星逆行的时候,往往会变得特别亮。日月的月食及其由南向北的运动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这是占星术所依据的最基本的数据。而紫宫星壁,天上的四宫,东西南北的星辰,以及它们的无数星辰,都在同一位置,大小和相互距离也是恒定的。它们的分布和排列象征着五官在天空中的位置。这是占星术作为‘经典’的基础,即不变。水、火、金、木、土星是天道的五大辅助元素,它们的出现和隐蔽都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但运行速度参差不齐。这就是天文学上的‘纬度’,也就是通过紫色变化的部分。把这些固定的和变化的星象结合起来,就可以预测人事的变化。”
名言
三金是一个多事之秋的人,他的丈夫在强秦畅所欲言。
君子病而无名。
外表华丽,神圣的文字真实,苦涩的文字是药,文字是病。
山高,风景好。虽不可及,心向往之。
当盖仲子死后,博雅再也没有敲鼓了。这是什么?读书人死为知己,女人是自己的情人。
古人富而名不可磨灭,刻骨铭心。他们只有魅力和非凡。
仓里知道礼仪,衣食知道荣辱。
洗澡不需要河海,需要清洗;马不一定要瞄准马,要走好。
好人受其激励,其次是引导,其次是训导,再次是整洁,最下等人与之抗衡。
4人物轶事
生死之争
历史上没有记载司马迁的确切生卒日期。根据王国维对太史公兴年的考证,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五年),他生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六年)。约死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元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二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三年)。据说司马迁的家族是从唐虞传到周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错是秦惠王伐蜀时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腕官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武帝的官,他恢复了祖上的史官恒业。
洛阳祥辉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0年(元丰元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巡禅,骑军十八万,举旗数千。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名史官。这时,司马谈去治病,得到武帝的许可,留在洛阳养病。就在司马迁从长安赶去跟随武帝时,在洛阳遇到了病危的父亲司马谈。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序》中详细记录了司马谈对他说的“河洛之间”的殷切嘱托。司马谈曰:太史公虞贤,自末世以来,在虞、夏、滇为官事,声名显赫,但在后世衰落,故不曾赐?如果你回到太师,你将延续我的祖先。今子接统千岁,封泰山,不准我效仿。这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我死了,你就是官员了。对于太师,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要讲的内容。而夫孝开始服亲,他服君子。最后确立了自己,在后世扬名立万,以示父母,这份孝心才是最大的。夫君遍赞周公,说他能歌善舞,能文能武,宣传周、邵之风,思泰王、王姬,敬侯姬。隐居之后,王道缺失,礼乐衰微。孔子修旧,废之。在诗和书上,他写了《春秋》,这是迄今为止学者们所做的。自得林以来,已逾四百岁,诸侯皆有,史籍已放。今天汉朝盛世,国家大一统,忠君忠臣之民亡。我野心太大,不想讨论世界历史,浪费世界历史。我非常害怕它,所以我想念它!
司马迁低头痛哭,向父亲发誓说:“虽然我不聪明,但请允许我把你记录整理的关于过去的流言蜚语都写出来,绝不敢留下任何空隙。”
确认监禁
大臣们谴责李陵不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让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的步兵不到五千。他深入敌人腹地,打击了数万敌人。虽然你输了这场战斗,但你可以向全世界解释你杀了这么多敌人。李陵不肯马上死,所以他一定有主意。他一定想赎罪,报答陛下。”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袒护李陵,是故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和最宠爱的李延年的弟弟),于是勃然大怒,说:“你这是在故意为投降敌人的汉奸辩护,反对朝廷吗?”司马迁被抓进监狱,交给廷尉处理。
司马迁入狱后,此案落到了当时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里。杜周对司马迁严刑拷打,司马迁忍受着各种残酷的肉体和精神折磨。面对残暴的官员,他从不屈服,也不招供。司马迁在狱中不断自问:“这是我的罪过吗?这是我的罪过吗?我是朝臣,不能发表意见吗?”
很快,就传言李陵带领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草率地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为这件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把司马迁处死。但为了免死,汉代的死刑可以接受两种方式,要么交五十万,要么接受阉割(汉代称之为腐刑),这是奇耻大辱,污染祖先,结交亲友。所以,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忍辱负重,希望出现转机。
后来司马迁在《报任邵青》一书中提到了这件事,说:“你遇到这种灾难,会被乡党戳着,嘲笑你侮辱祖先。你怎么能回到你父母的坟墓?虽然累久了,但是一天九回肠子。如果你生活在其中,你会突然死去,但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每次想到自己的耻辱,就会汗流浃背,弄脏衣服。“狱中受尽* * *”,交朋友,收木绳,暴力伤皮,收单子,隐居墙里。此时见狱官,必先抢地,看弟子便觉焦虑”(司马迁《报任安》)。差点杀了他。
司马迁认为被囚禁是一种耻辱,他几乎想自杀。但是他认为他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去。因为他当时正在用全部的精力写一本书,这就是我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几代都是做史的,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官员。司马迁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长安,从小读了很多书。
5历史评价
(1)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黄老学说,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对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持批判态度。他以深厚的自然科学(天文历法)知识为基础,认为阴阳、四季、二十四节气不可改变,“春生夏,秋收冬收”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们必须遵守,不能违背。因此,他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理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
(2)司马迁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历史上的大量事实表明,好人往往得不到报恩,灾难的受害者“不计其数”,而恶人却有“终身的享乐和财富”,“实际上是以生命告终”。暴露了所谓的“天知地知”“天道酬勤”。
(3)反对鬼神可以长生不老的迷信。
(4)司马迁试图从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即经济生活中寻找社会现象和社会意识问题的基础。他把农业、矿业、工业、商业等人们经济活动的历史看作是自然现象的变化一样。认为社会生产的分工和发展是由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推动的,而不是政治力量和上帝的意志能创造什么。
(5)司马迁认为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制的关系起源于彼此拥有财富的悬殊,他揭示了富人剥削和奴役穷人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而不是“命运”的安排。
(6)司马迁继承了《管子》的道德观,认为财富的占有也决定了人的道德观。司马迁抨击“天”,肯定“利”、“欲”,认为有“利”就有“德”。
(7)司马迁有更进步的道德观念,他充分发扬了前人的人文思想。对当代、对历史、对人民、对国家有所贡献、有所成就的人,特别是不符合世俗道德观念的人进行描述和褒扬,与当时的封建礼教大相径庭。
(8)司马迁主张用不断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考察国家成败的道理。他用“承上启下”的历史进化论观点来观察历史。他在《序》中所说的,就是他的“贯通古今”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