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秋节相关的诗歌典故

卧佛寺牌匾

今天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感谢北京石雕艺术博物馆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美景、欢度中秋的好机会。让我们为三天的假期做一个热身,谈谈关于中秋节的一些典故,参加中秋节的民俗活动。牡丹亭有句名言:“其美日何日?”谁在家消遣?“这是谁的家?五塔寺的院子。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是纪念佛祖逝世的地方。佛陀和月亮也有一些联系。不信你去卧佛寺看看。卧佛殿前挂着一块大匾:“明月常开”。那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我在讲故事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和大家互动,经常会问一些小问题。欢迎朋友们先来回答。

苏轼

现在,第一个问题出来了:古人常说,这种美景一定没有诗。那么,唐诗宋词中,咏中秋的诗最著名的是哪一首呢?

苏轼《水调歌头》序:陈冰中秋,饮酒过度,酩酊大醉,写此文,怀。

月亮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从远处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愿乘御风回天,我怕在细玉的楼阁里,经不起九天寒气。跳舞和欣赏月亮的影子,这是在世界上。

月亮变成了猩红色的亭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窗上,照着昏昏欲睡的自己。不应该有恨,什么都做不了。人们有悲伤和快乐,他们分离又重逢。月亮会变暗或发亮,会变圆或变圆。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即使在过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好风光。

此佳作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饮酒后,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而作。序言中说“也怀了。”我弟弟叫苏哲,墨守成规。车辙是马车车轮在土路上滚动的痕迹,所以有“前有车,后有路”之说。“青蛙”也是道路的标志。走路就要顺着路走,所以是必经之路。所以弟弟苏辙取名“哲”,字子佑。古代还有一个名人,鲁兹,他是孔子的学生。姓钟,名尤,字,是由苏辙的名字和串联而成的。

哥哥苏东坡,别名“东坡居士”,名“石”,字“子瞻”。什么是“施”?车厢上的横梁扶手。《礼记·谭弓下》:“孔子过泰山侧,一女哭于坟前而哀。主人听了,让鲁兹去问。”孔子坐马车,看见人哭,站起来扶着扶手,这是古代的礼节。马车本来就高,站在上面更高,所以说“高瞻远瞩”,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是苏洵,有学问,三人并列为“唐宋八大家”。大概是苏洵取名的时候,祝愿两个儿子将来都成为“有车一族”,所以叫苏轼和苏辙。结果,我学到了很多。

中秋节的起源和嫦娥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是中秋节呢?现代阳历被称为“阳历”,它是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古代用农历,历法叫“太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的时期制定的。月亮星是月亮。然而,中国古代留下的阴历并不完全是以月亮公转的时期为依据的。每个月都是根据月亮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古人把月圆的日子安排在15日,称为“望日”,月初称为“新日”,月末称为“暗日”。月球绕地球一周,大约是29天半。没有办法形成每月30天乘以12个月等于360天。所以把“大月亮”是30天,“小月亮”是29天,一年不到360天的日子省下来安排闰月,19的闰月是7次。因为“大月楼”和“小月楼”在与月球公转29天半的周期相比较时,总是追到前面的错误,所以有时月球是“十五出圆,十六圆”。今年中秋节是16号满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并不完全是360天。地球公转的轨道叫黄道,平均分为24段,也就是24个节气。所以每当交节气的时候,不仅要交日期,还要交时间、分、秒,也就是地球运行到那个四分之一位置的时间。就说“立秋”吧。不是有句话叫“初秋乍寒,晚秋乍热”吗?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22时49分07秒,属于“晚立秋”。立秋后,“秋老虎”果然来了,连续几天气温高达31度。

中国的农历在气象学上被称为“阴阳历”。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服从太阳,十二个月的“新月、希望和阴晴”服从月亮。古人把一年的12个月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正月叫“孟”,中间叫“中”,末尾叫“季”。例如,七月、八月和九月是秋天,七月被称为“秋梦”,八月被称为“中秋节”,九月被称为“秋吉”。秋天又叫“三秋”,所以王波的《王腾亭序》说是“九月,序归三秋,水尽寒池清,烟凝山紫”。《诗经·汪锋采歌》也说,“采歌兮,一日不见,如三秋xi。”那么“中秋”就是8月15日,也是秋季三个月中间的月份和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也就是秋季三个月90天的正中间。

“月到中秋分外明”。由于秋高气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人们可以在月球上看到许多东西。比如吴刚,玉兔,嫦娥,嫦娥最初叫什么?

答案是“姮娥”。中国皇帝的名字叫刘恒,所以神仙们不得不为皇帝避之,姮娥改名为嫦娥,“恒”和“不变”是同义词,“恒心”就是“不变”的意思。“三国志勇将,首推赵子龙。”大家都知道,常山赵子龙。其实看看《三国演义》第九回。赵云第一次出场,救了公孙瓒。他自我介绍说“常山是真人”。常山原为衡山县,镇定后为正定县,因雍正帝和胤禛犯忌,清代改称正定。南越王赵佗,《岳阳楼记》范仲淹,真的很有名。

道教在汉代的影响逐渐扩大,许多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被归入道教系列,西王母也成为道教中的神仙。《淮南子》记载后羿去找西王母要长生不老药。他的妻子嫦娥偷了仙药后,飞到了月宫,住进了广寒宫。这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广寒宫,这个名字听起来又冷又寂寞。所以苏东坡先生说:“想乘风回家,又怕高了凉。”

长李娥商银

云母屏被粗烛染红,银河渐渐倾斜晨星。

嫦娥我一定后悔当初吃了仙丹,现在一个人,蓝天,夜夜笙歌。

清代的中秋节

潘荣弼,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北京大兴县人,在《景帝岁时纪胜》中写道:正月十五,祭月,除香灯外,尚有团圆饼。西瓜雕成莲瓣,葡萄叶采成带刺。香果、苹果、花红、酥枣、中山玉立、河南岗柳、紫葡萄、青毛豆、黄梨、丹柿。云仪纸马,则道家派疏,题“乐府姚苏太阴星君”。至于祭祀秋成和西郊赏月的仪式,也是国家仪式。

以上是家里祭月的地方,举行国礼。它在哪里?答案是月坛。那么清朝的皇帝是怎么拜月的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北京旗手夫差·敦冲在《燕京年谱》中记载,京城的“八月节”也就是中秋节。每年中秋节,朱门,豪宅,赠送月饼和水果。到了五月满月,陈瓜国当庭为月,祭毛豆、鸡冠花。正是时候,彩云初散,孩童喧哗。这真的叫做节日。然而,当月亮被献上时,大多数男人不崇拜,所以在首都有一种说法:男人不拜月,女人不祭灶。月光马是月神的画像。夫差敦冲写道:资本称偶像为神马,不敢声讨。月光下骑马的人以纸为底,在上面画太阴星君,如佛像,在上面画月宫和正在上药的兔子。人站起来持杵,藻玲珑金碧辉煌,在市场上卖得多。长者七八尺,最矮者二三尺,顶上有红、绿、黄两旗,供月。烧香行礼,和几千块元宝一起烧。

清初的潘荣弼和清末的夫差敦冲都在中秋节提到了兔主:每到中秋节,市场上聪明的人就用黄土做一个蛤蟆兔的塑像出售,称之为“男妓”。穿衣遮体者,披甲扛旗者,骑虎者,静坐者。大的三尺,小的一尺多。物以类聚,天上月下,市场易。灯火辉煌,游客络绎不绝。烧饼(炸糊)、炉烤、泥酒筛、烤羊肉、辣刀烧也是游客常用的。老北京有句话:“崇文门外的花市是兔子的窝”。看了夫差敦冲的《燕京岁月》才知道,八月初一是灶王爷的生日,华尔城的灶王爷庙里有三天庙会。可想而知,临近中秋节,这个庙会供应了大量的兔子,成了兔子的老窝。据说兔子是老北京特有的,兔子不是外地请来的,也不为人所知。我的朋友先生,绰号“胡同张”,在卢沟桥宛平古城开办了老北京胡同博物馆。他自己的兔子有一个人那么高。我还有一个朋友,张先生,他在琉璃厂东街开了一家泥人作坊。他自己做的兔子,就像书上说的,七大八小,文官武将,五颜六色,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