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上的冬季至日是什么意思?
农历中的冬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
冬季至日在公历6月65438+2月265438日,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冬季至日,又称至日、冬节、子年等。,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祭祖节日。冬天的至日是四季八节之一,被认为是冬天的一个大节日。在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冬天的至日有一年那么大。冬季至日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在内容或细节上有所不同。
在中国南方,有在冬季至日祭祀祖先和盛宴的习俗,在中国北方,有每年在冬季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在冬季的至日,虽然太阳低,白天短,但冬季至日的温度在气象学上并不是最低的。由于地表仍有热量积累,冬季至日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是在冬季至日之后。由于中国各地气候差异巨大,具有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明显偏晚,冬季至日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季节。
冬季至日的由来: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用土规观测太阳,确定了冬季至日,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时间在阳历65438+2月265438+2月的0到23之间,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个时期。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也有在这一天吃饺子和饺子的习俗。
根据周朝的记载,人们用冬天的至日在郊区祭天,由于周历的第一个月是夏历的11月,周朝的第一个月等于我们现在的11月,所以拜年和庆祝冬天没有区别。直到汉武帝采用了夏历,正月和冬季至日才被分开。因此,可以说“冬节”是汉代以后才开始庆祝,唐宋时期兴盛,一直存在至今。
在唐宋时期,冬天的至日是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到郊外举行祭天仪式。在这一天,人们必须祭拜他们的父母。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庆祝冬季至日。
百度百科-冬天的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