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蚕桑活动中小班儿童象征性表现的思考

这周的自然角简直太吵了,有西瓜虫,有蚂蚁,有蚕宝宝,有绿豆芽,还有一场毛毛细雨,有小蚯蚓,蜗牛。孩子们跳跃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

昆虫用品中的蚕宝宝

谷雨过后,桑叶发芽,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业工程——养蚕开始了。通过谷雨中的节气,孩子们对养蚕产生了兴趣。所以在简单了解了人们为什么要养蚕之后,孩子们都想尝试养蚕。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带来了两小盒蚕蛹,一些没有孵化的蚕卵,还有一些养蚕的小工具,如体温计、羽毛、纱窗等。,当然还有桑叶,蚕宝宝的食物。

“蚕宝宝,欢迎来到4班这个大家庭”。在第一次认识蚕宝宝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介绍,初步了解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养蚕环境的工具。并用画笔描绘了他的发现。

萧艺的孩子们完全用他自己的画画出了他的发现。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一个有气孔的蚕宝宝保温箱,一个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计,切成小块的桑叶,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蚕宝宝。虽然刚开始看萧艺这个人物塑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困惑,但是经过小作者的一番介绍,确实如此!他说的很清楚。我为孩子的进步窃喜:从一开始的害羞,不愿意表达,到现在说出一系列的话,都是那么自信,清晰。孩子们逐渐越来越方便地使用符号,他们喜欢记录,也愿意记录。虽然手控没有那么熟练,画师还有待提高,但是在小班,孩子们敢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如果喜欢记录,可以为中大班的活动和小学阶段的文字符号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蚕宝宝来4班就一周了,肉眼就能看到成长。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周末我们都回家了。蚕宝宝没人管怎么办?“蚕宝宝领养计划”开始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想领养一个蚕宝宝回家呢?“养蚕专家”活动的时间到了。老师和孩子们讨论养蚕的注意事项和知识,并用符号记录下来。讨论结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养蚕的理解。最后,经过轮番发言,孩子们一致认为宇阳和温温是最懂养蚕的孩子,于是本周的“专家养蚕”活动结束了。当然,剩下的孩子都表示下周要继续努力成为“养蚕专家”。

在讨论和记录的过程中,老师不使用任何他想代表的符号,而是要求孩子们作为参与者,并同意他们的观点。比如“养蚕知识能说什么?”“注意通风如何表达?”“蚕宝宝睡觉的时候咱们不要打扰”等等。儿童通过联想,用他们能理解的符号来表示。当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讨论结束后回顾讨论结果时,孩子们可以根据刚才表示的符号解释数字。儿童通过这种表征形式逐渐意识到表征记录的好处,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更多的信息。有的时候虽然说了一遍,不记录可能会忘记,但是用符号记录下来之后可以一条一条的复习。同时,在与老师的讨论和交流中,学习代表绘画的小技巧,不仅是符号的绘画,还有工整的版式。

有些孩子一开始总觉得自己不会或者画不好。起初,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老师,请帮帮我”这样的话。在一次又一次的儿童表征和教师主导的表征过程中,儿童可以大胆地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即使画得不是很好,即使别人看不懂。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表象来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