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的习俗和起源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21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代表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温度和降水。古人之所以把这个节气命名为“大雪”,是因为“雪”是寒冷水汽的产物,代表寒冷和降水。这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明显下降,下雨或下雪。“大雪”这个名字是一个比喻,它反映了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但不代表这个节气会下大雪。

大雪中最常见的节气是降温、下雨或下雪。据统计,我国冷空气最强的月份是农历的165438+十月。强冷空气过后,65438+2月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至-5℃之间,南方将有降雨或霜冻。强冷空气经常会带来雨天或雪天。

节气民俗

腌肉

一些地方的家家户户一到大雪节气就忙着腌制“咸货”。加入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到大盐,在锅里炒。炒好的椒盐彻底冷却后,涂在鱼、肉、禽的内外,反复揉搓,直至肉的颜色由鲜转暗,表面渗出液体。然后把剩下盐的肉放在坛子里,用石头压着,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个月后取出,锅里加水烧开卤汁,撇去油脂。

摄取额外的营养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机,号称“冬补,春杀虎”。冬季进补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畏寒现象。冬季进补还可以调节体内物质的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在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上升。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不痛。”此时宜温阳补肾壮骨,滋阴填精。冬季膳食补充要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