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敦煌壁画的导游词
你们好,伙计们。现在我将带你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我将利用这段时间对莫高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其年代而闻名。建筑的规模、壁画的数量、雕像的数量和保存的完整性以其深刻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一年中游客纷至沓来,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理论、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所没有的,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石窟寺所无法比拟的。是莫高窟的精华。如果把这45000平方米的壁画一个一个连接起来,就有25公里长。如果把这些壁画放在路边,可以形成一条从市区到莫高窟的长长的画廊。其规模宏大,题材广泛,艺术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为“一座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到莫高窟后感慨地说,“看到李荒石窟,就是看到了世界古代文明”。
高祥洞俗称千佛洞。这里的“千”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指很多东西。因洞内多有佛教造像和壁画,故俗称“千佛洞”。莫高窟的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第423号窟的碑文中。关于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版本:一是说高菲石窟因开凿在沙漠高处而得名。古汉语中“漠”的“漠”字和“莫高窟”的“莫”字是通假字;其次,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和唐代的许多文献记载,唐代沙洲的敦煌县被称为“沙漠之山”、“沙漠高丽”。根据这一考证,鸣沙山在隋唐时期也被称为沙漠山,因此石窟以附近的城镇和村庄的名称命名。第三是“莫高”的音在梵语中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语的音译。
自汉魏以来,敦煌一直是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敦煌还是西部西域和东部中原的咽喉。自古以来,人们对佛教深信不疑,地方官员、贵族、善男信女、贫民百姓纷纷拿出银币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寺庙供养佛菩萨。商人、信使、僧侣等。往返于古丝绸之路的人,为了祈求自身的平安,升起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或者带着祝福,死后进入了天国。于是在鸣沙山的悬崖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和佛龛不断涌现。
可以看到前面绿色的楼主是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座险峰。南北石窟总长1600余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穴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峭壁密布。每个洞穴都有栩栩如生的雕像,优雅的飞翔,精美的壁画和精美的瓷砖,形成了一个整体。莫高窟建于公元366年,比秦朝早两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现存石窟壁画45000余平方米,造像24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主人30余米,最大的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和塑像,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等。,从4世纪到14世纪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在中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发现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被誉为“人类文化瑰宝”、“影像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