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遐想
但是,我还是很爱秋天!尤其是《诗经·贾简》中的初秋。那是什么季节?品品两千多年前的那首诗,或许最能表现此时我对初秋的遐想。
?嘉秦剑丰
白露是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从中来回追查,路又堵又长。从它游回来,在水中间。
时间久了,千年未变。所谓伊人在水。
从中来回追查,路堵了,断了。从里面游回来,在水里游。
贾蔡,太平盛世未过。所谓伊人在水。
回去跟着走,路堵了右拐。从里面游回来,在水里游。
《诗经》中的“贾简”空灵,令人神往。王国维说它最迷人,阿清王朝的沈德潜说它荒凉神秘,近邻吴闿生说它风光凄凉。台湾女作家琼瑶为此写了一部小说《在水一方》,后被拍成电视剧,主题曲《在水一方》的现代诗演绎更是将悲伤演绎到了极致。但这个故事发生在初秋,它的感情色彩,真的有那么悲伤吗?
现在的贾简理解为芦苇,其实是指水边细长的水生植物,或者说有芦苇,但不仅仅是芦苇。关键是那句“千年为霜”,无论是千年节气,还是千年凝成霜的样子,但千年前后始终是初秋时节。元朝的农书记载,千禧年阳光充足,空气湿润,微风习习。
这样的日子,谁的心情会不好?比较容易被误解的是“仓仓”、“郁忠”、“蔡蔡”。同意附上的三个字,本来是用来形容水生植物茂盛的样子,但是“苍”和“郁忠”的音韵,凭空给人一种朦胧的想象。特别是“成长”这个词,本来是和“采摘”这个词约定好的,字面意思很欢乐。它曾被用来形容草木茂盛,也就是绿意盎然,但被琼瑶直接改成了荒凉。“生长”二字与草字头中的“生长”二字不是一回事,而是改成了荒凉。
所以这种景色不是悲伤的景象,而是快乐的景象。诗中的情感呢?过了夏天,就是千禧年了,还没到秋分。天气刚刚转冷。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郊区。一个探索者正在寻找一个“伊拉克人”。因为诗里不是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而是模糊的人物事件,谁是探索者?他(她)为什么追求?我们不知道,我们要找的伊拉克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ta很难追求?我们不知道。事实上,正是由于整个人物事件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才使得诗的意境显得空灵而具有象征性。
事实上,所描述的场景不是真实的人,而是一个心理图像。这种心理意象并不是我所经历过的一个真实事物的记忆,而是由许多相似的事件和感受综合、浓缩、模糊而成的一种典型的心理情境。
《甲戌》这首诗的象征不是在某个词或句子中使用象征性的修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回得去,路漫漫”的困境和“回得去,水到渠成”的错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人往往可能会受到一次完整的情感流的洗礼,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迷失的失望,往往会受到逆流而上或空欢喜一场顺流而下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想到爱情的处境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想到理想、事业、未来的处境和唤起许多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让《甲戌》真的有了一种说不尽的人生哲学。所以王国维曾将此诗与舒曼的《死华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登高楼,遥望天涯”相提并论,认为是“还原了风物人情”,显然是着眼于其意境的生命象征意义。
这样看来,镜中的情感应该是积极进取的,悲伤而不受伤的,怎么会像《在水一方》这首歌里那样心碎呢?《甲戌》应该写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初秋,天高云淡,微风拂面如刷,却画不出一片美丽的水岸和岸岛的绿草。一个寻找者在岸边寻找,ta在寻找,好像快找到了,而他在寻找的东西(梦想,爱情,事业...)突然消失。这是两千年前的寻找,和今天一样坚定和执着。那是两千年前的秋天,和今天一样晴朗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