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你好

二十四节气:立春、下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日、小暑、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严寒。

1,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方向时,就是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对应月亮的十二分支,月亮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其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刺,万物皆春”。初春,万物生机勃勃,四季从现在开始。

2、雨:此时春风吹来,冰雪融化,空气潮湿,雨势增大,故称雨。人们常说:“春暖花开,雨忙送肥。”

3.发臭:这个节气的意思是“立春”过后,气候变暖,春雷开始震动,蛰伏在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都会醒来,开始活动,所以叫醒。在此期间,越冬昆虫的产卵也将开始孵化。

4.春分点:在春分点,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天的90天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称为春分。过了这一天,太阳的直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开始长日短夜。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开始。

5.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花草树木萌出新枝,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出春天宁静的景象。《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斗指乙,清明风将至。”《清明风》是一种清爽的清风。《我在100个问题的时候》说,“万物此时生长,干净明亮。所以叫清明。

6.谷雨:意思是雨水孕育了谷物。因为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可以生长,所以谷雨被称为“雨生百谷”。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得豆”。

7.长夏:这是夏天的开始。从此万物生长旺盛。传统上,在气温显著上升、酷暑临近、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的时候,长夏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8.小满:由小满而来,夏季作物如大麦、冬小麦等已经结果,种子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9.芒草类:此时最适合播种带芒的粮食作物,如晚稻、黍、黍。如果过了这个时间再种芒和庄稼,就不成熟了。同时,“芒”是指小麦、大麦等有芒的作物,“种”是指种子。芒种子表明有芒作物如小麦的成熟。

10,夏季至日:当太阳处于黄经90度的“夏至点”时,太阳几乎在北回归线的正上方,中午太阳在北半球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炎热的季节,这个时候世间万物生长最为旺盛。

11,小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树。此时,已经是绕开头了。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二伏前后,长江流域多地经常出现40℃的高温天气。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要注意“小暑、大暑、溺鼠”谚语中的防洪防涝。

13,立秋:从这一天开始,秋天开始了,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从最热时开始逐渐降低。

14、夏天:此时,暑热已告一段落。夏日的炎热即将消散。这是气温下降的转折点。它是气候变冷的象征,预示着夏天的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凝结。

16,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样。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开始,阳光直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开始白昼变短,黑夜变长。根据中国旧历的秋分理论,这一天正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所以称为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从秋分开始。

17、寒露:白露过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珠。到了寒露,露水多了,温度也低了。所以有人说冷就是露,先白后冷,意思是气候会逐渐转冷。水蒸气凝结成白露。

18、初霜:已经凉了,还有霜,所以叫初霜。

19,立冬:立冬。冬天,作为结束,意味着一年的田间作业后,要收庄稼了。立冬,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结冰,全国农民将逐步转移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农业活动中。

20、小雪:气温下降,开始下雪,但还不是大雪的季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开始下雪。由于全球变暖,一般只有粤北的韶关和清远会下雪。南方部分地区降雪晚两个节气,北方则已进入冰冻季节。

21,大雪:大雪前后,渐有积雪;北方已经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冬天的至日:冬天的至日上,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季至日过后,直射阳光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正如谚语所说,在冬天的至日吃面条会让一天变得更长。

23、小寒:小寒过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空气冷的时间长,小寒是指天气冷但还不至于极端。

24.大寒:大寒是指极寒的天气。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发生在3月9日刚过,4月9日初。俗话说“三九四九走在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