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6 11 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测太阳周年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一年的运动,认识一年中四季、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我国传统历法体系和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1,九华立春,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本次传承项目扩大名单;2014年,三门冬节、壮族初霜节、苗族赶秋、安仁赶枝被列入本次遗产项目扩大名录。
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传统生产工具、日用器皿、手工艺品、字画,以及与节日密切相关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民俗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的指导作用逐渐减弱,但它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仍然具有多种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显示了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认识的独特性、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