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起源简介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9月7月8日或9日太阳达到195度时为寒露。《二十四节气》说:“九月节气,露水寒了,就会凝结。”此时温度比“白露”时低,露多。地上原本洁白晶莹的露珠即将凝结成霜,寒意更盛,故名。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已入秋,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季节最容易引发感冒,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

①指冷凝的冷露气体。《苏文刘郑源纪大论》:“五齐,惨令已尽,寒露,霜降早。”

②二十四节气之一。《通渭孝经·援神》:“秋分后十五,斗指辛,为寒露。字寒寒,欲必凝成。”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寒露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寒露——气温降低,空气中有了凝露,渐渐有了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10。

每年10月8日或9日,10,太阳达到195时,为寒露。《二十四节气》说:“九月,露水寒,会凝结。”寒露是指温度比白露时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将凝结成霜。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已入秋,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在首都北京,可以看到多年来的第一次霜冻。除了青藏高原常年下雪外,东北和北疆普遍已经开始降雪。

中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为鸿雁客;第二,麻雀入水,就成了蚌;三朵菊花开黄花。”在这个节气里,大雁排成一行或人字形向南迁徙;在寒冷的深秋,所有的鸟都消失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大量蛤蜊,贝壳的条纹和颜色与鸟类非常相似,以为是鸟类。第三阶段的“菊花开始开花”是指此时菊花已经大面积开放。

寒露节气习俗和登高习俗

如果天气转凉,千年时节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的时候,露水增加,温度更低。此时,我国部分地区将出现霜冻。在北方,已经是深秋的景象,白云红叶,偶尔有早霜。南方,秋意渐浓,蝉儿凋零。北京人爬山的习俗更为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都是爬山的好地方。重阳节将吸引许多游客。

寒露节气习俗和农耕习俗

天气寒冷有露水,对秋收非常有利。有农谚:黄花炮也要收,成鱼连藕也要收。大豆在寒冷的露天收割,石榴和山楂采摘。寒露桃是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桃左右,故名“寒露桃”。

寒露节气习俗和饮食习俗

寒露季节,应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软性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枣、山药等,增加体质;少吃辛辣之品,如辣椒、姜、葱、蒜,因为吃太多辛辣应该会伤害人体。如果能煮一百个枣和莲子,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银杏粥经常喝它们,经常吃一些山药和马蹄。

寒露饮食保健应以五味均衡饮食为主,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多吃甘、淡、润的食物,既能补脾胃,又能润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水果有梨、柿子、菱角、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和紫菜。早餐要吃温热的食物,最好喝热的药粥,因为粳米和糯米都有很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粥、玉竹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物。

秋天自古就是金秋,肺属金,所以肺气对应金秋之气。“金秋时节,燥邪当令”,此时,邪气的燥邪容易侵入人体,损伤肺。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干、面干等一系列秋燥症状。所以深秋宜滋阴润肺。古人云:“秋燥,宜食麻以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