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万人唾弃的国学大师于丹,被北大学生赶下台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在各个领域,能被称为“大师”的人,一定能力出众。于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国学大师。她从小接触中国经典,深受家庭影响。她对《论语》精辟的解读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于是她着力培养自己对国学的兴趣。于丹后来在国学方面的成就与他父亲的精心培养密切相关。
自然,成就超过同龄人的于丹顺利考入北师大中文系,正式进入国学行列,要知道她毕业后从未停止过对国学的追求。如此致力于中国研究,她开始在中国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地位。30岁时,她成了北京大学的讲师。
就业后,于丹开始活跃在一线影视媒体。她受邀做客中国著名经典讲解节目《百家讲坛》,为观众解读《论语》、《庄子》等经典理论。《百家讲坛》这个节目虽然是经典理论的解读,但是一点也不枯燥,受众还是很可观的。
参加这个节目的于丹也用这种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有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一位国学讲师名叫于丹。趁热打铁,紧接着是《百家讲坛》的火爆,于丹出现在文化访谈节目中。由于反响良好,于丹于2007年来到《百家讲坛》继续讲解《论语》。在一年的时间里,于丹凭借他的天赋和努力成为了著名的国学大师。
除了一线媒体,于丹还会在很多公开交流中阐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他的公益事业也从未落下。他甚至因为写作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第二名。一般人只做其中一件事很不容易,但她可以两样都做。不难想象,她一定是放弃了什么。
2012年,于丹的思想开始受到学术界的质疑,甚至在同年10月的118这一天,被北大的学生轰下讲台,一时名声扫地。
她在国学上的成就,是建立在她多年刻苦学习的基础上的,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与她从上一任国学大师到被唾弃的行为也有很大关系。
首先,不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很少有人在名利双收之后还能坚持初衷,这位年轻而著名的国学大师也不例外。本来,于丹专注于学术研究,但在她名利双收后,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些事情上。外人看到后评价说,“于丹把谋生放在第一位,她也成了被市场经济耽误的知识分子。”初心变了,不总是。
其次,不再努力学习的于丹已经失去了诠释国学的新意义。由于先前写作的成功,于丹后来又出版了几本书。乍一看有一定道理,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些书都有以前思想的影子,并没有第一眼看上去那么惊艳。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她以后出书只是为了追求名气和名声。
还有一点,朴实无华的学者成了虚荣的傀儡。经常出现在镜头前的于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形象问题。她原本朴实无华,开始过分注重穿着打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它凌驾于更重要的事情上时,就有点大意了。中国学者对这种表演一般的“大师”表现出不屑,北大学生甚至直接把他轰下讲台,最终于丹苦心经营的形象轰然倒塌。
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于丹没有经历过考验,我们老百姓也没有。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将永远成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