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最具代表性的节日
壮族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是:
1,葛卫节:
歌圩节一般指三月三日,是一个具有壮族特色的节日。壮族向来以歌曲充满活力著称,每年都有几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会最为盛大。唱《三月三》的地方比较固定。每年三月,几十里外的男女老少聚集在这里,享受自己民族的狂欢。
2.中秋节:
说到壮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不可忽视的。又称“鬼节”、“祭祖节”,是壮族仅次于春节的最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鸭、蒸糕、包子,用彩纸剪成四季内衣祭祀。白天在家祭祖,晚上还要去山坡河边野祭,焚香点烛,烧纸衣,祈求野鬼不要闹事。
3.牛魂节:
传说牛王原本是一个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为了感谢他的贡献,壮族人在他生日那天祭牛魂,作为牛魂节的祭品。
这个节日大部分是在春耕的第二天举行。在一些地区,它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给牛梳洗一番,修整牛棚,带上一筐五色糯米和一堆鲜草,在牛棚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的粮食和鲜草分给每头耕牛。
4、陀螺部分:
在壮族,每年都会举行一项名为陀螺节的著名体育活动,从除夕前两三天开始,一直持续半个多月,直到正月十六。壮族人玩陀螺很热闹,赢了第一名的就尊称陀螺之王。
壮族服饰:
壮族的服饰大多与汉族相同,但在广西西乡村,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仍然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的特点。如桂西北的中老年壮族妇女,常穿无领、左搭、绣花包边的衣裤、阔腿、绣腰、百褶裙、绣花鞋,喜欢佩戴银饰。
广西西南部的龙州和凭祥的壮族妇女仍然穿着无领的左领黑色上衣,头上裹着方形的黑手帕,下身穿着黑色阔腿裤。
在古代,壮族曾经有纹身、切牙等流行习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提到柳州(壮族古称之一)的村民都是文身人。宋代史书《太平玉环记》也记载,今天贵港市的妇女结婚时要凿掉一颗牙齿,古代称之为“切牙”。现在,这些习俗只是分散在偏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