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民俗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以“冷”命名的节气,这意味着向秋的天气从秋天的凉爽转为寒冷。有句农业谚语:黄烟火也要收,鱼也要收。大豆在寒冷的露天收割,石榴和山楂采摘。那么,寒露节气有哪些习俗呢?
寒露的民俗1 1,寒露习俗:吃花糕。
寒露节气在时间上一般和重阳节差不多,所以1999年爬山以后,就有了吃花糕的习俗。因为“高”和“高”谐音,所以糕点应该叫“重阳花糕”,意思是“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粗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等。贴一些香菜叶作为标志,中间放橄榄、枣、核桃等干果。
2、寒露习俗:看红叶
在寒露节气,北京市民有香山赏红叶的习俗。寒露过后,持续的降温已经让北京的枫叶红了起来,金秋的香山森林已经染红,漫山红叶如云,如画。中国幅员辽阔,跨越的纬度范围很大,广阔的土地上红叶出现的时间因地而异。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适合寒露红叶。
3.寒露习俗:攀高。
因为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非常适合登山,渐渐地,重阳节登山的习俗就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寒露登山的习俗在北京更为盛行。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都是登山的好去处,重阳节登山节会吸引很多游客。
4、寒露习俗:斗蟋蟀
白露、秋分、寒露是老北京人打蛐蛐的高潮。蛐蛐也被称为编织推动者。一般听到蛐蛐儿的鸣叫,意味着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提醒人们该准备冬装了。所以有“织布促销员惊声尖叫,懒女人惊声尖叫”的说法。
5.寒露习俗:秋天钓鱼
在中国南方,这是外出赏花、吃螃蟹或钓鱼的好时候。因寒露季节,气温迅速下降,深水中的阳光无法穿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故称“秋钓”。
寒露2 1,登高民俗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因为重阳节是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非常适合登山,所以重阳节慢慢爬的习俗也就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意味着“步步高升”、“长命百岁”。古代爬山源于“避灾”
爬山不仅可以追忆过去,陶冶情操,还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工作的烦恼,接触大自然,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喊几声,呼出胸中的污浊空气,大有裨益。
2.吃芝麻
寒露到来,天气由凉转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理论。这个时候人要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人们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芝麻相关的食品在寒露前后都成了抢手货,比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烧饼等等。
芝麻分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可以食用,黑芝麻可以入药。白芝麻通常被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中的“黑”字不能省略或多余。谚语说:“嚼一把黑芝麻,活到一百岁,头发不白。”意思是黑芝麻养黑发。
4.喝菊花酒
寒露临近重阳节。这个时候,菊花盛开。为了祛除秋燥,部分地区有喝“菊花酒”的习俗。这个习俗,和登高一起,逐渐搬到了重阳节。菊花酒是以菊花为原料,配以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凉而甘,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的功效。
寒露之日,古人还取井里的水制成药丸或药酒,滋补五脏。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茯苓、松脂,久服,使人不老。”重阳时节插山茱萸喝菊花酒,可以保护身体免受早寒带来的风邪侵袭。
5、农耕习俗
天气寒冷有露水,对秋收非常有利。有农谚:黄花炮也要收,成鱼连藕也要收。大豆在寒冷的露天收割,石榴和山楂采摘。寒露桃是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桃左右,故名“寒露桃”。
寒露民俗3寒露节气民俗
登山习俗
寒露攀高寒露增多,气温降低。此时,我国部分地区将出现霜冻。在北方,已经是深秋的景象,白云红叶,偶尔有早霜。南方,秋意渐浓,蝉儿凋零。北京人爬山的习俗更为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都是爬山的好地方。
饮食习俗
秋天自古就是金秋,五行中肺属金,所以肺气对应金秋气。“金秋时节,燥也。”这个时候,邪气的燥动就容易侵入人体,消耗肺的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因此,深秋饮食宜滋阴润燥(润肺)。古人云:“秋燥,宜食麻以润燥。”
为什么寒露节气不能露脚?
千禧年提醒,早晚需要穿长袖衣服。寒露季节过后,露水增多,气温越来越低。此时,我国北方已是深秋。专家表示,此时天寒地冻,一定要注意身体,尤其是脚部保暖。
寒露过后,天气由冷转冷,入夜后更冷。俗话说:寒露不露脚。这是告诫人们要特别注意保暖,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寒邪入侵。脚离心脏最远,供血较少。因为脚的脂肪层比较薄,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脚受凉时,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呼吸道对冷空气的刺激极其敏感。突然降温会降低呼吸器官的抵抗力,致病因素就会乘虚而入。除了穿保暖的衣服、鞋袜,还应该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寒露节气过后,要注意脚部保暖。穿上保暖的鞋袜,睡前用热水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