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节气
贞操就是保持正直。
正直是指志向和道德操守,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表现为在强大压力面前坚持正义、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孔子说“寒来暑往,方知松柏枯”,就是通过赞美松柏霜的独立资格,来赞美自己不屈的人格;孟子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的理想,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可见,诚信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
子曰:“不可低志,不可辱身”(《论语?微儿),大意是不要放低自己的野心,不要辱没自己的天真。一个男人应该遵守做人的原则,不要在权力的压迫下屈服。孔子对卫子和伯夷、舒淇等保持崇高气节的古代圣贤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一个人屈服于权力,或被不正当的名利所诱惑,他只能贬低自己的人格,给自己带来耻辱。
孟子在与人争论什么叫做“君子”时提出了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西汉的苏武就是其中之一。汉武帝在位期间,奉命去匈奴,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他先是用牛群、财富、官职等诱惑他。,后来又试图用艰苦的生活逼他就范。苏武没有被财富所诱惑,而是不屈不挠,卑微。19年被囚禁在匈奴,一直保持节操,最后回到汉朝。
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敬业”),一个人无论是失意还是成功,都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别人;能力不足的时候,至少管好自己。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坚守心中的道德准则,保持高尚的操守。
《吕氏春秋》记载:“石可破,不可夺;丹可以磨,但不能胜红。”这句话以石坚的红色为比喻,说明品质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道德观。即使他们被粉碎,他们的精神也将永存。历史上,伯夷和舒淇自以为是商朝臣民,坚持不吃苏洲,到首阳山隐居,最终饿死。他们的故事被古人誉为坚守节操的典范。司马迁把《伯夷列传》列为《史记》七十列传之首,可见他对正直的推崇和赞美。
人们常说“生不如死”(《北齐书?《景源安传》)来表达一个人坚守操守的决心。明朝的于谦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我不怕被压死,但我会在人间保持清白”(《石灰之诗》)。于谦用石灰做比喻,表达了自己“宁可被压死,也不要满地瓦片”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自己即使被压死也要挺起胸膛的勇气。
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唐太宗有诗曰:“强草知劲风,诚臣知摇板”(《赠萧瑜》)。只有大风吹来,杂草的顽强才能表现出来;在动荡的年代,我们可以认识忠诚正直的大臣。当元朝统治者绞尽脑汁,用高官厚禄引诱他投降时,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还写了《义和歌》,以示其不屈的品格:“穷则见之,逐则见之。”在艰难的时候,崇高的气节才能表现出来,这种气节将永载史册。
古人常以物传情,孔子感叹“寒来暑往,方知松柏凋残。”松柏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所以古人把松、竹、李称为“老寒三友”,赞美它们的耐冬品质,以此来赞美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持正义、保持气节的人。清代画家郑板桥在一首诗中说:“我坚持青山不放松,根在破岩。千吹犹烈,风东南风西北。”(“题字画?郑板桥一生热爱画竹,他在画竹中寄托了一种精神,或高洁或谦和。做人不应该是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