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丰收节定在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是农历八月的中气。秋分的“分”字,古字形是中间一刀,两边是一分为二的物体,就是把一个物体劈成两半。《二十四节气》说:“分者,半也。这是九十天的一半,所以分了。”秋天是90天,秋分刚好是秋天的一半,因此得名。

秋分不仅是秋天的一半,也是昼夜平均的一天。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有这种现象。之后就是日长夜短或者日短夜长。古人认为这两天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点。因为太阳和月亮代表阴阳,古人在春分祭祀太阳,秋分祭祀月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二十四节气中,“四季八节”(立春、长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季至日、冬季至日)是最重要的节间节点,其中春分和秋分与农业生产关系最为密切。

古人云:“春耕、夏收、秋收、冬储皆适时,故五谷无穷,民有余粮。”农业生产以失时为基础,春播秋收,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秋分前后,是秋收的最佳时节。虽然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作物的成熟时间也不同,但把“丰收节”定在秋分是非常合适的。

古代与农业有关的节日主要是“春会”和“秋会”:

所谓“社会”,就是祭祀土地神。汉代《风俗通》解释说:“共同体是土地的所有者。土地辽阔,不能遍尊,故为社稷而封地。”“春节”是立春后的第五个五一节,大多在春分前后,也称为“春节”。“秋会”是立秋后的第五个五一节,多在秋分前后,又称“秋会日”。

在古代,每逢“社日”,从官方到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其中,国家祭祀“泰牢”,祭祀牛羊猪。地方祭祀用“小监狱”祭祀羊和猪。

乡亲们敲锣打鼓,抬着猪羊,聚集在土地庙前烧香祭拜。祭祀结束后,按户分肉,在庙前聚餐饮酒。还有迎神、舞草龙、敲鼓、唱二人转等娱乐活动。城里人互相赠送俱乐部酒、蛋糕,请人吃饭。

这些习俗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南北朝时宗室所撰的《荆楚纪年》中说:“在社交日,邻里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宗族俱乐部,他们在狱中杀死动物...先祭神,再享之。”

《东京梦中华》宋代元老说:“八月秋,各社赐酒饼。归芪宫由猪肉、羊肉、腰子、奶室、肚肺、鸭饼、瓜姜制成。切成块,摊在案板上,味道和谐,称之为社交餐。”

以上内容请参考广州日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定在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