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场球赛吗?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地球,人们模仿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上有长度、面积、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场景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的,几乎是正确的。
按目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的地球仪有以下几种:(1)有经纬网的地球仪,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和度数注记,也叫经纬仪。(2)行政地球仪,一种表面光滑的球体,代表行政区划。(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4)只表示大陆板块和海洋分布的示意地球仪,常用于装饰性物品。(5)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和家庭地理教学。(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居、办公室的挂件装饰。(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教学观察演示等。
按产品材料和功能分类
根据产品材质和功能,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头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对地球仪的地图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并发放地图批准文号;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所需的国际标准书号。中国出版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和规格。
点读式语音地球仪简介
点读语音平面地球仪是利用隐形码类二维码先进的光学识别技术和数字语音技术研发的新一代智能阅读学习工具。
点读语音球最早出现于2005年下半年,由香港上市公司IDT和大陆公司东信创艺共同研发,采用当时的隐形光码鼻祖台湾省SONIX技术制成。它由两部分组成:地球仪(印有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炭黑元素,完成隐形代码的铺设)和点读笔(点读笔通过识别碳元素印刷的不同点阵排列来识别不同的代码值,并通过笔内的集成芯片检索相应的代码)。其中,有许多隐藏的代码在中国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但原则是基本相同的。
借助隐形读码器(又称点读笔),通过逐地阅读,实现视听结合、丰富音视频,让传统枯燥的地球仪变得生动鲜活,轻松获取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国的疆域、疆域、历史、政治、人口、语言、文化、城市、风土人情等海量地理百科知识。
视频地球仪简介
视频地球仪是利用先进的隐形码光学识别技术和数字语音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智能演示、学习和装饰展示工具。
只要用MPR阅读器点击视频地球仪,就可以在地球仪的led显示屏上全屏播放当地详细的音视频信息,包括七大洲、四大洋、领土、地图、历史、政治、人口、语言、文化、城市、风俗习惯等浩瀚的地理百科知识,还具有互动游戏的功能。
视频地球仪适用于教学观摩、办公室装饰、展览等场合,营造时尚新风尚的文化氛围。
全球历史
欧洲地球仪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德国航海家和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现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1480年,贝海姆(1459 ~1507)第一次以佛兰德商人的身份访问葡萄牙时,自称是纽伦堡天文学家米勒的学生,于是成为约翰二世的航海顾问。当时,航海家用星盘测量太阳、月亮和星星的高度来计算时间和纬度。用黄铜代替木制星盘可能是他发起的。他可能和D Kao (1485 ~1486)一起航行到了非洲西海岸。1490回到纽伦堡后,在画家Glocken Dong的协助下,开始绘制由他设计的地球仪。1492年,完成了一个直径20英寸的地球仪。因为这个地球仪是根据托勒密的《地理指南》中的地图制作的,所以世界的地形并不准确,也过时了。在这个地球仪上,印度洋是一个由东向西延伸的海洋,尤其是非洲西海岸,错误的数量实在惊人。然而有趣的是,他在发现北美前夕绘制的地球仪,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地理观念。
早期地球仪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印上狭长的三角形木块,然后把这些木块剪下来,贴在木球上。德国最著名的地球仪制作者是纽伦堡学者琼·汉恩·肖纳。他在16世纪早期制作的两个地球仪一直保存至今。
地球仪在中国。
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朝,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监制。球面反映了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属于原始画法。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后,为了向中国传授古希腊地球圈理论,亲自制作了地球仪,并撰写了《大宇宙地理图》。受其影响,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秀才李之藻做了一个地球仪。崇祯三年(1630),朝廷还制作了地球仪。这些地球仪用经纬网绘制,将中国以前只有27个观测点的地球仪的纬度扩大到包括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在内的地球全纬度,也弥补了中国以前不知道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大洲的学说,使现王朝的人们可以学习到有关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明朝以后,热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不仅从西方引进并制造了许多科学仪器,而且还能熟练地使用这些仪器,这使他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超过了历代其他统治者。
明清两代的地球仪只有三个,其中两个在故宫博物院,1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右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朝地球仪。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命令在朝鲜的传教士与一些宫廷官员合作制作这个地球仪。利玛窦的绘画方法普遍被用于球形形象、比例和相关的文字叙述。该仪器的制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球圈层理论”在中国已经得到巩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
地球仪由清宫办公室制作,高135cm,直径70cm。清宫旧藏。球体腰部的铜环是一个水平的圆圈,上面刻着四个象限。与地平线相交的铜环为子午环,刻360。在球的北极,有一个时间表盘,刻着十二点,分为开始和右边。在球面上画黄道、赤道和经纬度,其中赤道用红色画,黄道用黄色画,每隔10画一条经纬线。黄道标有24个节气的名称,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球面描绘的是大陆的行政区域,有一些大城市的名字,比如中国的北京、太原、宁夏、兰州、南昌、苏州、厦门、武昌、汉口,还有河流、湖泊、岛屿,比如南方的火地岛,南美北方的火地岛。球体上还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比如中国的“长城”。地球仪的下部展示了广阔海域中奇形怪状的水生动物、帆船和航海线。地球仪放在一个制作精美的红木雕刻的三脚支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