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有哪些民族习俗?

白族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结婚后马上分居,父母一般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地主中,有几个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同一个家族,同一个姓氏的人不通婚,但是他们照例要和他们的叔叔婶婶结婚。没有子女和女儿的子女也可以收养兄弟姐妹的子女(收养)或养子。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孩子,她可以收养丈夫的妻子,她的丈夫和养子必须改变他们的名字和姓氏,以获得财产继承权。白族婚姻中有收养的婚姻习俗。被收养的男子不仅享有与不收养收养的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还享有邻居、女方家庭成员、亲友的尊重,享有继承女方家庭财产的权利和赡养父母、照顾弟妹直至长大成人的责任。人们把这种人收养称为“上门”。有的白族家庭还打算把儿子“嫁”出去,让孩子进家门,所以民间也有“送子招子”的说法。白族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年轻人的恋爱活动相对自由。如果确定了恋爱关系,男方愿意来女方家。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订婚时,女方家邀请男方和男方家的几个亲戚朋友到家里。女方家请客,长辈要给他改姓,当着所有亲戚朋友的面给他起名字。此后,他跟随妻子的姓氏,不再使用原来的姓氏,并按照女方家庭在家中的排名来排列男性。从此,男人结婚后成为女方家庭的一员,同辈只能称兄道弟,禁止称多余的儿子为“姐夫”。“姐夫”或“叔叔”元朝以前,白族信仰佛教密宗,所以白族地区盛行火葬。元朝以后,由于内地汉族和汉文化的影响,改为土葬。葬礼一般都很隆重。平坝地区的白族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和荞麦为主食。白族人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他们擅长腌制火腿、弓鱼、炒鸡棕、猪肝等菜肴。他们还喜欢吃一种独特的“生肉”或“生皮”,即烤猪肉半熟,切成肉丝,配以姜、蒜、醋等食用。白族人也喜欢喝烤茶。

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人们曾经信仰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以及自己的信仰。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同源”、“诸教同宗”,三教融合是白族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其中,主要信仰是白族的宗教。“主”字的意思是“这片土地上最高贵的保护者”。白族的主人是人神兼备的守护神,是由原始的神巫崇拜发展而来的宗教。与原始的神巫崇拜相比,耶和华崇拜形成了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和图腾崇拜为完整体系的宗教,并使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成为耶和华崇拜的核心。隋唐前后佛教传入洱海。一开始是婆罗门和瑜伽密宗。密宗僧人称之为“阿力”,故又称“阿力(阿赤力)”宗教。现在叫“白密宗”。流行于南诏大理时期。大理第22代皇帝有10个和尚。初中男女都是看佛经和诗书,放不下佛珠。因此,洱海地区长期以来被称为“古代奇妙的芳香之国”。元明以后,大量汉族移民定居洱海地区,汉文化开始在洱海地区广泛传播,汉传佛教逐渐开始取代大理本土佛教(密宗)。

大理白族的独特信仰

白族文化独特的宗教信仰是对主的崇拜。拥有者是“原生拥有者”和“祝福拥有者”的简称。在白语中,耶和华有许多称谓,如“吴增”、“道伯”,意思是“这个地区最尊贵的人(神)”。白族人认为,主是自己家庭或村庄的守护神,能保佑他们“做学问,做学问,做农民,为工人聪明,做商人。”自唐朝南诏王劝丰佑命他的国家老在大理修建第一座白族寺庙以来,领主的文化就从苍山到洱海代代相传。

编辑这个节日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日)、清明节、中秋节和冬季至日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此外,白族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十都会庆祝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在新的一年里收到第一个汤泉,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非常幸运。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不准泼水,不准扫地。第二天祭祀天地,第三天祭祀山川草原。怒江白族人在除夕夜饭前祭祖时,禁止外人在场。除夕那天,你借给别人的东西要拿回来,否则来年你就找不到钱了,你就吃不饱饭了。所以从别人家借的东西,一定要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元旦是妇女节。女人不做饭,不挑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工作,而是自娱自乐。男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祖节。在元江县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三月集会或田字庙会期间,禁止杀戮。云龙县的白族人,七月半不准四处游荡。登天牛

在历史上,白族对主的崇拜一直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在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主庙,庙里供奉着泥塑或木雕的主像。进入白族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主神塑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的白族人,如果有人生病,必须用牛、猪等做祭品。,并开展祭祀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的一棵大树下举行,全村人都参加。这棵大树被认为是神圣的,禁止砍伐。兰坪白族人民每年农历九月举行原始祭祀活动。祭祀仪式在村旁的一棵大树下举行,祭牛,称为“升天”,这棵大树称为“长寿树”。“升天”“长寿树”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禁止在树下大便。

三月街

三月街龙舟赛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又称大理三月节,是白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会期为每年夏历的3月15日至20日。三月街不仅是滇西最大的物资交流活动,也是滇西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唐代南诏都城杨卯(今大理古城)不仅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诏与东南亚古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重要门户。当时佛教已经传入南诏,南诏白族先民非常崇拜观音菩萨。“每年3月15日,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用蔬菜祭祀它,这就是所谓的观音之地,后人在这里交易,并作为观音街流传下来。”这是最早的三月街。之后,三月街逐渐从宗教庙会演变为民间物资交流会。明代白族历史学家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载:“三月十五日,观音城在苍山下交易各省货物。自唐永徽以来,朝代更累,城池不变。”到了清代,三月街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盛况。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将三月街定为“三月街民族节日”。节日期间,中外客商云集,集市活跃。12县市代表队参加的大型文艺演出,以霸王鞭、八角鼓、飞燕、龙灯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为特色。此外,还有赛马、洞穴音乐表演、赛龙舟等体育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白语叫福旺吾,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6月25日举行。在那一天,男人、女人和孩子聚集在一起祭拜他们的祖先。通过拜火把、点火把、打火把、跳火把等活动,祝愿庄稼丰收、六畜兴旺。节日前夕,全村竖起了高约10至20米的大火堆。用松树做杆子,把麦秆和松枝捆起来,在顶端装上一面旗子。旗杆是用三根纸棍串联成的水桶,用一根竹竿,意思是连升三级。每个水桶周围都有一面小纸旗,上面有字画,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富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桶下挂着火把、梨、海棠、烟花、灯、彩旗。火把节中午,人们带着小火把、纸钱、香烛和供品去祖坟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上三支松香抽墓,等火把烧到柱子后方后回家。如果墓地离家远,就在家里祭祀。在太阳下山之前,各家各户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去看火炬和赛马。有大人小孩在赛马。绕火炬跑三圈,就可以飞奔向远方了。不赛马的话,就挨家挨户去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看谁家的火把精致漂亮。在整个村庄的火被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着她们刚出生的婴儿在火炬下绕三圈,以示她们受到了邪灵的保佑。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带头祭品,给火把子磕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个爬上大火堆,一个个上传小火把点燃大火堆。停站时,火光飞扬,鼓声大作,鞭炮齐鸣,场面壮观。当火炬上悬挂水桶的竹竿被烧坏时,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抢空中飞舞的水桶。抢婚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众人祝贺,被挤到家中,主人以烟、酒、茶招待众人。明年火会把桶举到地板上,由能抢到桶的人来准备。火把节的高潮是玩火把。年轻男女各持一支火炬。看到有人就从包里抓一把松香粉撒在火把上。每撒一把,就放出耀眼的火光,发出“砰”的一声,火苗烧向另一边,这叫“恭敬之手”。白族人认为火指的是可以烧掉的厄运,所以互相竞争,喜气洋洋。热闹过后,年轻人要举着小火把涌向田间,在火把上撒上松香粉,把麦穗照在谷粒上,寓意消灭病虫害,确保丰收。火把节结束时,会有一场火炬接力。午夜左右,狂欢节期间燃烧的火柴棒被堆成一堆堆篝火。青年男女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旁来回穿越两三次,祈求火神“驱邪”。看谁跳得高,跳得远,直到乐趣结束。火把节

大理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其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和多彩的风俗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白族民居风格独特。住宅多采用三室一墙或四进五天井的格式。他们非常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和山墙绘画的装饰艺术。门楼通常用泥塑、木雕、彩画、石雕、大理石屏风浮雕瓷砖和青砖等装饰。造型精美,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和艺术创造力。白族人偏爱白色,他们的房屋整体颜色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颜色也是白色。男士通常穿白色双排扣衬衫,外面穿一件黑色领夹克。女性穿着白色外套,搭配蓝色、红色或黑色背心,腰间系着绣花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通常是蓝色的。女孩用一个红色的结系好辫子,然后把一只彩色的手放在头上。雷柏的流苏在她头的右侧飘动,显示了女孩的魅力。大理白族人非常爱花,几乎家家种药材。当地有三户人家,一个眼井,几盆花。女生的名字大多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化花、美丽花、春花。火把节:白族人民在6月25日举行。不能去大理旅游的可以去离昆明最近的昆明市五华区沙朗白族乡,一饱眼福。绕三灵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装,演奏乐器,载歌载舞,聚集在“众神之都”圣元寺,举行祭祀仪式和各种文化活动。相传南诏将军,段在大理的祖先段宗邦,是白族人中最高的神。他居住的寺庙叫“沈度”,建于上洋溪圣元寺。爱白地区有许多节日、庙会和歌曲。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每天都有节日,每晚都放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每个月都会有庙会,各村寨都会迎主(即本村或本地区供奉的神),庆祝主日,热闹非凡。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社、三游神、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赤壁湖歌会、海西歌会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曲为青年男女提供了极好的交流和恋爱机会。白族女孩和男孩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寻找伴侣,唱民歌,或与恋人幽会,并通过三弦和民歌表达他们的感情和爱情。在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中,白族青年男女特别喜欢参加歌会。在农历的七月,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男女将成群结队地参加为期7-9天的石宝山歌会。在山里,在山脚,在森林悬崖边,在寺庙内外,我看到了参加音乐会的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姑娘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擞,人人提着领头的三弦。听三弦之声,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日夜不息,场面十分壮观。女生和男生可以通过唱歌来认识对方,可以通过唱歌来试探对方,也可以通过唱歌来询问对方的个人和家庭情况,然后通过唱歌来充分表达爱意。就这样,回去问问题、答歌的男女,有时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通过歌声,姑娘和小伙子相识、相恋,甚至当场给了对方一个承诺,联盟定终身。

编辑这段娱乐

白族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有赛马、荡秋千、玩麒麟、抛泥祈福、跳花盆、跳山羊等。秋千:白山区森林茂密,藤蔓纵横交错。农民和村民通常采摘荞麦用于伐木和劈柴取暖。他们经常与藤蔓和树枝比赛,练习荡藤蔓和攀绳的技巧,非常喜欢荡秋千的活动。每到春节,在山区,大榕树下常系竹绳,形成秋千;在坝区,一个三四尺高的杆架竖立在宽敞的坝上平地上,用来拴秋千。最奇妙的是,年轻男女双双一起荡秋千,往往赢得围观者的乐趣。

编辑本段中的礼仪禁忌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和禁忌

白族人民热情好客,先礼后客是白族人民的礼仪。客人来到家里,用酒和茶互相款待。著名的“三茶”是白族人民的好客之道。而白族人一般只倒半杯茶,却需要满满一杯酒。他们认为酒充满敬意,茶充满欺骗。受到白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要说“谢谢”,表示感谢和感激。尊老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打招呼,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给老人喝。吃饭时,让老人坐在桌子上,让老人先动筷子。不要在老人面前骂人,也不要跷二郎腿。在一些山区,白族的家庭成员有相对固定的座位。一般男长辈坐左上方,女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上下两边。白族人家的壁炉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禁止在壁炉里吐痰,也禁止跨过壁炉。白族人家的门槛也是忌讳坐人的。男人用的工具不应该被女人穿过。穿孝服的人被禁止进入家庭,认为会给家庭带来不洁。

节日和祭祀活动中的礼仪与禁忌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节日从每年农历3月15日持续到20日。此外,白族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都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祖节。白族在节日里有很多礼仪禁忌。在元江县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三月集会或田字庙会期间,禁止杀戮。大理白族人在农历大年初一不准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人在除夕夜饭前祭祖时,禁止外人在场。除夕夜,你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不然来年找钱难,伙食差。所以从别人家借的东西,一定要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怒江兰坪的白族有一种说法叫“七天不出门,八天不回家”,也就是说,大年初七不能长时间外出,大年初八不能从很远的地方回家。农历年初七是妇女节。女人不做饭,不挑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工作,而是自娱自乐。男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人,七月半不准四处游荡。

婚丧嫁娶中的礼仪与禁忌

怀孕后,白族妇女穿着带铰链的两室围裙,将第一页对折在腰间,以示幸福。外人见面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如果孕妇被误伤,应该保障到产后母子平安。有的地方白族孕妇不能进新郎新娘的洞房。宝宝落地后,谁先踏进产妇家的大门,谁就是踩在了生。白族人认为,谁践踏生命,谁以后就像个孩子。白族人最怕人踩命,所以孩子出生后,家里要马上用白石灰在门口铺三个弧线,在门槛上绑一根绿竹条。生男孩的话,青蝎子下面还要加一只草鞋,有的甚至在大门上钉一个底座,以示禁忌。不小心闯进产妇家的,一定要给产妇送上一碗新鲜的浓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盆猪蹄炖韭菜根。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人要请粥饭客或粥客。去白族人家做粥饭客人,要用竹篮装鸡蛋、红糖、童装、童帽,以示祝贺。在大理、剑川一带,生完孩子,主人要请第一位客人吃荷包蛋饺子,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编辑本段白族饮食习俗。

白族主要生活在中国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饲养小麦、蚕豆和土豆。悉尼、柑橘和伦查是著名的特产。生活在湖泊河流中的白族人,主要吃大米和小麦;住在山区的人主要依靠玉米、小麦和土豆。吃了米饭之后,玉米(玉米)饭和各种米粉制品,牛、羊、猪肉和各种咸菜都是在脑子里做出来的。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为著名。喜欢吃砂锅,酸菜等。口味以酸、寒、辣为主。白族人的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日增加早餐或中午。水稻和小麦是平坝地区的主食,山区常吃玉米、土豆和小麦。主食一般是蒸干饭,在田间搬运。除此之外,我还喜欢柏树、鱼饵、汤圆、米线、稀饭、糖饭(由糯米和干麦芽粉制成)。白族人民擅长准备咸菜,庭院菜,豆酱,豆豉和面条。用洱海特产海带花加工而成的海荣煎火腿、海带豆腐场,诱人至极。肉类以猪为主,有牛、羊、鸡、鸭、鲜鱼。擅长制作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炸鸡棕、肝吹、米肠等食品。猪和牛奶(羊奶加酸水制成)是当地的“绝活”。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口味酸辣,创造了一批名吃,如大理砂锅鱼、牛奶煮弓鱼、奶扇凉拌鸡、松粉蒸鱼、盐焖肉罐头、奶扇鱼丝、雪梨馅、生皮、大理鱼饵、喜洲酥饼等等。民间宴席,如专业厨师制作的“八碗”、“四菜五碗”,菜品更为丰富。除了火腿和腊肉,他还擅长腌制弓鱼,猪肝和蜗牛酱!白族人民重视节日,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一种或几种食物。比如春节(中国农历新年),我们吃丁丁糖,泡米茶,江宅饭;在三月街吃蒸饼和面条;清明节(中国传统的祭祀和扫墓节日)吃什锦凉菜和“斋项燕”(油炸酥肉);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喝雄黄酒;年节吃新豆、嫩瓜、旧粮拌新米;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甜食;无节制地吃羊肚菌、查鱼查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白饼、醉饼;重阳节(中国农历九月初九)吃肥羊;在冬季至日节(中国的传统节气),人们吃油炸谷物和羊肉农场,过着热闹而有节奏的生活。白族人过去在婚宴上用“喜洲土巴碗”,由八道热菜组成:红肉炖红曲米;鸡蛋糊炸的酥肉;加酱油和蜂蜜蒸五花三线猪肉千张;红薯或土豆蒸猪肉;猪头、猪肝、猪肉腌制的干香;裹着肉末和鸡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水、鸡蛋丝、菜梗做成的杂碎;竹笋炒猪肉条。另外,每位客人都有一包椰树,富贵不奢。大多数白族人喜欢喝酒。由于使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所以酒的种类也很多。酿酒时,常用40多种药材制作酒曲,酿造各种白酒,其中窑酒、干酒为传统酒。还有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甜酒,是专门为女性和孕妇酿造的。据说它有滋养和催乳的作用。喝茶是白族人的另一个爱好,白族人非常注意每天早上和中午喝两次茶。早茶被称为“早茶”或“醒酒茶”。一起床就是醉,大人都喝。下午茶又称“休息茶”或“解渴茶”,内含米花和牛奶,连小孩子也要喝一杯。白族人一般都是用当地特产的小沙锅烘焙后才喝茶。小沙锅只有墨水瓶大小。当茶叶烘烤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用溪水或泉水煨制。焙茶一定要一天喝三次,每次三次。一两道茶是绿茶,第三道加了红糖,米花,奶扇,风味独特。白族人常以三茶待客。它的味道很香,嘴里有一种苦和甜的混合。白族也有饮食禁忌,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家庭主妇做饭要安静,不要吹火,一定要去井边“打水”。家里做饭,都是清炒,炒菜,不能用红色食物,吃饭的时候不能做红包菜,长辈坐在桌子上,下一代依次围坐,加饭加茶伺候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