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分季节的寓意?
春分代表了其中一个意思:白天和黑夜几乎相等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在中国古代,立春、长夏、立秋和立冬被用来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季至日、秋分和冬季至日在每个季节的中间。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因此,古代的春分、秋分又称为“昼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几乎等于世界上昼夜的长度,即昼夜的时间相等,为12小时。此时,经过半年的黑暗,北极在这一天第一次看到了阳光,相应的南极也将在这一天告别阳光。
春分后,阳光直射点的位置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时间变长,夜间时间变短,但不同的是南半球白天变短,夜晚变长。
春分代表第二层意思:天不冷。
春分到来,天气不再寒冷,震荡已经过去,大部分地区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此时,昼夜相等,但不能完全放松,仍有倒春寒的可能。
春分期间,除了常年冬季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地区外,中国各地的日平均气温都稳定上升到0℃以上。此时严寒已过,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沿江江南多雨地区同时上升到10℃以上,进入明媚春光。
在辽阔的土地上,岸边是柳青
绿了,飞影草长了,小麦拔节了,油菜香了,桃花红了,李白迎来了春天,华南一片晚春的景象。
春分代表第三层意思:温和的气候。
春分后气温明显回升,降水增多。除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外,许多地区已进入明媚春光,但有时会出现春旱和倒春寒。除了一年到头都是严冬。
除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地区外,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步回升至0℃以上。
此时严寒已过,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沿江及江南多雨地区同时上升到10℃以上,进入明媚春光,而此时的华南却是一片晚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