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股是怎么来的?现在市场是什么情况?
对于投资者来说,参与对组就是不断进步,固守对立面只能面对局部熊市。
对于目前分裂的市场局面,很多人认为是集团持股过多导致的恶果,但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a股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次完整的集团持股。
在前三轮崩盘后,本轮第四轮如火如荼。以史为鉴,梳理前三轮的一些特点,或许能对当下有所启示。
已有三次抱团周期,崩盘的启示发人深省
直到今天,很多人还记得第一次大牛市。
因为从2004年开始,那一轮抱团波澜壮阔,目标比现在更加单一。当时只有一个方向——金融和周期板块。
正因如此,三年行情彻底奠定了券商板块牛市风向标的地位,“煤飞色舞”也成为当时的标志性信号。时至今日,很多人看到指数上涨时,依然奔向券商,那是群体留下的时间印记。
随着2007年6124点的高峰,第一轮控股集团行情崩盘,财务上涨如同下跌一样凶猛。短短一年,市场又回到了原点。
沉寂两年后,2009年,开始有了缩小版的消费群体市场。当时基金组的目标和现在的方向非常吻合,白酒、医药的龙头公司都获得了较大的溢价。但不同的是,6124点的峰值就在眼前,集团资金已经无法超越前期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消费群体崛起之际,创业板诞生,却无法扭转资金对消费板块的追捧。这个代表科技行业的板块,从2009年开始经历了一个令人绝望的估值过程。
2012创业板上市已近三年。经过连续下跌,市场终于实现了科技行业的增长。资金开始退出消费,投身信息技术。此后到2015,创业板从585点涨到4037点,涨幅近6倍。
然后2015年中,市场极度亢奋之后,最新一轮熊市来了,创业板群体也彻底崩盘。
直到2017年中,资金才再次被消耗。直到今天,组织已经把会场里所有的领导消费者都拉到天上去了。
回顾前三段的抱团过程,可以看到,资金最初的抱团是在熊市中寻找被低估的板块,并一直持有,直到牛市成为领涨板块。
崩溃的原因只有一个。当牛市不再,第一个干掉估值的目标就是这些涨幅较高的板块。
但这不是重点。真正的启示是,十几年的行情,抱团从来没有停止过,资金总会在低估值的板块里补仓,寻找抱团的机会。唯一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成长会从一个板块变成另一个板块,资金会随着外界的变化去寻找值得投资的行业。
这一轮集团解体的信号出现了。市场的下一个方向在哪里?
从时间测算可以发现,之前抱团的时间差不多是三年半。过了这段时间,资金就会开始放弃现在的群体。
一方面,这些板块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不再被低估。另一方面,暴跌几乎到了指数的高点,出现了牛转熊的趋势。参团并盈利的机构开始选择撤退。
对比集团目前的特点,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年,集团的消费板块几乎处于历史高位。这一轮抱团是不是要崩盘了?
上述特征确实出现了,但另一个重要信号被忽略了,指数并不在高位。
目前3600点附近的指数没有被高估,所以不能认为是牛转熊的趋势性变化。
因此,资金更优化的选择可能是逐步退出估值过高的板块,开始转向一些低估值、高增长的板块重聚。
一个新的团体将再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