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农历是阴历而不是阳历?
中国的农历和阴历都是以月亮的运动作为参考,每个月的天数大约等于月相的变化周期——29.5306天。在月份的安排上,大月一般有30天,小月有29天,两个月后每个月的平均天数为29.5天,基本相当于王朔月的长度。这是两者的同源性。
所以两者都能准确反映月相的盈亏:月中满月,月初新月。但中国农历中的节气也能反映四季的气温变化,如“五月黄六月”、“冬月”。
说明农历“五六月”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气温高。“腊月”是隆冬,气温低;二月和三月以及七月和八月是温度的过渡季节。
因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时间段是由太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也就是黄道。因此,中国的农历具有阳历的一些特点,可以用来指导农时和安排轮作。常说的农历,只能反映月相的变化,不能反映气温的变化,所以是纯粹的“农历”,不能指导农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