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烟花城”如画的临泽诗意的生活

陇上烟花城

如画的临泽诗意人生

丹霞奇观

戈壁天堂

春风吹来,春林盛开,祁连山下黑河水系冲积形成的走廊,在清澈的雪水中,满眼绿色,憧憬着生命。其间南平祁连山险峻,北围李奇峰。戈壁和沙漠紧紧拥抱着一片碧玉般的沃土,这就是临泽。

临泽黑河烟林景区

多云烟花

四季风景如画。

地处西北腹地的临泽,在祁连山和鹤立山的呵护下,在终年积雪和一望无际的黑河的滋养下,在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建设下,已经成长为江南的美丽容颜。

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山上桃李层层,云间烟火为人。”我想,如果不经意的云懂得取舍,它一定会在百花齐放、春光明媚的初春流连忘返;如果说“日出比火好,春日绿如蓝”是江南的标准,那么临泽早就“比江南好”了。

随风,“乱花”纷纷落英缤纷,浅浅的尘埃在几场细雨中悄然落定。当清新的“绿”开始在天地之间泼墨的时候,夏天来了。在我眼里,没有鹅黄色背景的深绿色是那么的茂盛,把生活的层次展现到了极致。在遥远的田野里,拔节抽穗;荷塘附近,浮伞露在外面。当我们还在迷恋它那“连荷叶无限美”的婀娜多姿的风韵时,回头看,已经是“芙蓉暗香”了。

如果说临泽的春夏是迷人的,那么秋天的魅力更值得品味。飒飒秋风中,南迁的大雁从空中飞过,高高的天空上写着大大的“人”或“一”,让天空更具动感和写意;人心仿佛在这水墨般的写意中翩翩起舞。

当10月胡杨金黄的叶子点亮蓝天时,孩子们在凉爽的西风中东张西望,期待北风从更远的地方日夜兼程。冬天,它伴随着雪花之歌中的一声叹息而来。落入伤心人眼中的是冷雪中的长风,坠入幸福人怀中的是吹遍天下的琼花。

临泽不仅有春花的浪漫、秋果的丰硕、四季的缤纷,还有山峦的蜿蜒、峡谷的壮阔、河流的迂回魅力。黑河烟林、流沙、春望不用说,峡谷奇观不用说,晨钟暮鼓,光是响彻中国的五彩丹霞就足以让世界为之着迷。

无论春夏秋冬,清晨傍晚,午后晴空,走进丹霞,登高远眺,低头凝视,静静徜徉,总能获得“色如莲花,又似明霞”的奇妙风情。它在夕阳和幻化中,在北方的飞鸟和雪峰中,显出它的雄伟;在云雾缭绕、雨雪纷飞中也是美轮美奂。走着走着,就能领略到它在人换景时原有的夸张狂野的色彩美;当你沉默的时候,你可以在白雪覆盖的祁连山和周围的荒野的映衬下,欣赏它独特的荒凉风格。真是“老龙蟠立峰壁,芙蓉剪出作画”,名不虚传!

爆炒鱼

油渣饼

人间烟火

食物是芳香的,漂浮在野外。

临泽是一个热爱美食的小镇。

司马迁说“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住在这里的人是典型的西北胃。通常,面条是主食。以加工的生面条为例,有面条、鱼子、鞭炮、香头、长面、碱面、荞面、挂面、黄面、丁丁面、斜花面、杏壳面、菠菜面、带刀面、钢丝面。真的不一样。经过聪明能干的家庭主妇们的烹制,变成了美味的肉面,牛肉面,红烧肉鞭炮,干拌面,渣江面,肉末面,炒面,徽面,拉面,挂面,米饭和葫芦面,鸡汤面清香鲜香,炸鱼,炒面,还有一盘拌着酸醋的黄凉面。

一个热爱美食的城市,一定充满活力。天亮时,临泽的大街小巷已经沉浸在或浓或淡的热雾中。牛肉面仍然是这里最好的,但聪明的减肥者结合临泽人的口味,开发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大肉面。在一清汤、二白(拉面)、三红(辣椒)、四绿(豆角代替香菜)的基础上,加入了黄武(炸豆腐条),既重又厚,受到大众的青睐。除此之外,豆浆、油条、菜盒、煎饺、豆腐脑、油泡、五谷米粥、小咸菜也闪耀着诱人的光泽,让从睡梦中醒来后还略显迷糊的人闻香而止。新的一天从这碗香喷喷的早餐中的兴奋开始。

黄昏时分,最热闹的地方是浙商广场和金泽广场。闪烁的霓虹灯夹杂着高低呼应的喊叫声,光影中弥漫着说不出的烟火气息。收工的人,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流连于这名副其实的烟火之间。只见火上各种肉菜发出“滋滋”的声音,还有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在这里,三五杯酒下肚,人们已经轻轻卸下了工作的重担,称兄道弟,猜拳令,真是人生之乐。还有夜风中摇曳的酒,上下拨动不眠人的心弦,推杯换盏,遥望星月,把那些纠结缠绵的思念,印进了或深或浅的岁月年轮。

临泽美景

节日烟火

生活充满了诗意。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曾经繁华如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在迎送南北商人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关的民俗和民风。久而久之,再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这些民俗成为了历史风俗的复合载体和多彩画卷。

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腊八节等传统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在民间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每逢节日都要扫堂,置办新衣,宰杀牲畜,蒸馒头蒸桃子,布置各种食物,在餐桌和菜肴上印证“民以食为天”的古话。除夕夜,各村居民贴春联、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后,会在半夜“熬醋汤”,户主会拿着一把巨大的铁勺子,从炉子里拿出一块烧得通红的石头。老陈醋倒在滚烫的石头上,一股浓浓的酸味立刻飘散开来。一家人盛装打扮,跟着主人进厅祈福,进卧房祝“身体有福,子孙长”,来到牛栏、羊栏前。祷词变成了“牛羊饱,六畜旺”。

除了这些重大节日,作为一个烟花小镇,民间还有很多节日。比如农历正月二十,家家户户在这一天摊煎饼,以示天象;二月二这一天,有一种说法是万物萌芽,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做好吃的煎蛋、热面、葱花饼来祭祀土地神。这一天还有“龙抬头”的说法,男女老少理发是必不可少的活动。3月15日的“灵山节”,很多村堡在这一天跳入灵山,据说可以在地上居住。5月13日的“磨刀节”预示着农民要割镰刀收割了。六月初六,很多人去沙窝晒太阳,据说能治好腰腿关节的老寒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们会给老人买暖和的冬衣。过了“冬季至日”,也就是“小寒”和“大寒”的节气,北方将进入最冷的季节。有文化的人家会挂“九九祛寒画”,每个字每天用红笔涂上一笔,叫做“数九”。八十一天后,九个字全部写完,“数九”结束,迎来“立春”。

你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的人们,什么都不用准备,什么都不用等待,为劳动歌唱,为创造庆祝,为生活欢欣鼓舞。人不计较得失,以贫富为界。人们愿意让他们的爱变得深厚,让他们的气质自由地展现。这不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吗?

临泽县

历史烟火

历代英雄传说

临泽,建县2100年。公元前111年,西汉以“昭武”为县名,一直沿用到西晋开国。晋朝皇帝司马燕尊为文帝,为避讳文帝,昭武县改名临泽县。公元400年,李咏的西凉和巨渠孟勋的北凉开始点燃战火,争夺黑河以西和临泽地区的前沿阵地。从此拉开了临泽历史变迁的序幕。长达二十年的战争,以不如廖权杀李信而告终。临泽县清乾隆年间进贡学生乔岩有诗一首,名为《辽泉古城》:“此处尘土西起,七千兵死,状元庙奇绝,不如狄道辛忠义”。

沿着临泽黑河北岸的明长城走,经过了平川堡、柳树堡、明沙堡、板桥堡、古城堡等地。我们在长城两侧一定距离处看到了一座城堡,还建了一座烽火台。然后我们向北,经过板桥北滩和鹤立山,在大漠戈壁和崇山峻岭中也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码头。从外观上看,多为斗形,也有带观察孔的方柱;从建筑材料来看,有的是用泥土或夯土填塞的土块建造,有的是用红柳、棘或芦苇、碎石层层垒砌,有的是用石块建造,夹杂少量杂草和泥土。这是明清时期匈奴征服河西地区时修建的长城和烽火台。千百年的风沙侵蚀,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雄壮形象,但战争和硝烟过后的淳朴沧桑,却显示出他们博大精深的内在品质,让他们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往南行驶,在祁连山脚下的梨园谷的山坡上,会看到一堵夯土砌成的城墙横卧其间,宛如一条蛇龙从山脊上蜿蜒而下,十分壮观。这面墙长300米,高约2米,底宽3米,顶宽1.5米,就是著名的“关门口”。据史料记载,这堵墙形成于明代,后由官员孙尚书、张永根在康熙时期修建。东起边渡口,西至嘉峪关南山边墙,用木栅栏抵御外敌入侵,守护河西安宁。

走在临泽村的大街小巷,会看到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庄严的烈士墓、拴马桩、红军井、红军壕,这样的历史遗迹比比皆是。这些遗存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得到充分体现、浓缩和升华的诗篇。红色文化,在起伏的祁连山的环抱中,在蜿蜒的黑色河水中流淌,在临泽的角落里蔓延...

那天无意中翻了翻字典,发现“烟花”有四个定义:炊烟,指人烟;熟食;烟花;灯塔。看到这些心的时候,我觉得有点莫名的感动,因为如果配上“画”,就完全表达了临泽这座小城给世人留下的印象。

我深深迷恋着这片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故乡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