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节吃冷饭?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梁璐之梦》记载,在古代,每逢清明节,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扫墓,祭奠祖先,以示敬意和缅怀。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仍然保留着。
据传说,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妃子李记。为了让她的儿子Xi将来继承王位,她用毒计杀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李记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了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介子推大臣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递给了重耳。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成为君主后,他提升了和他一起被流放的官员。也许是不小心,但他忘了介子推。后来,当有人提到这件事时,晋文公突然想起他很不安,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但是几次旅行之后,介子推都没有来,所以晋文公不得不亲自邀请他。我可以来介子推家,但我看到门是锁着的。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躲在绵山。于是,晋文公派士兵上山寻找介子,但是没有找到。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就让火烧山去吧,等它着火了,介子推就自己出来了。于是晋文公下令烧毁这座山。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没有一个介子被推出来。当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正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死去。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将火烧山获释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告诉全国人民,每年的这一天不准吸烟,只能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他的大臣们来到界山祭奠介休,发现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将这种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事实上,“清明”在中国是一个有双重含义的日子。它既是节日,也是节气。民间有句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与谷雨息息相关,不要耽误春耕浸种”。也就是说,春耕一明朗,就开始播种。清明节的寒食,迎来了清明节精神的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