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是怎么回事?
春分那天(太阳到达经度0°),太阳正好指向赤道。此时,终结者线经过南北极,与地球子午线重合,将所有纬度分为两部分,一半在昼半球,另一半在夜半球,因此世界各地的昼夜几乎相等。
在秋分当天(太阳到达经度180),太阳再次直指赤道,终结者线也经过南北极,与地球子午线圈重合,将所有纬度分为两部分,所以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不同的是,北半球春分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太阳辐射逐渐增加,天气一天天变暖,白天变长,夜晚变短。秋分过后,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南移,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天气一天天变冷,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南半球正好相反。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因为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时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照亮的半球是白天,未被照亮的半球是夜晚,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昼夜的分界线叫终结者线;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倾斜着绕太阳公转,倾角始终不变,公转一年。?
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因为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公转),就像坐在驾驶交通工具中的人感觉到周围物体的向后运动一样,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是太阳在恒星组成的星空背景上向后运动,称为太阳的年视运动,太阳运行线(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射)称为黄道。
黄道十二宫是黄道上的测量坐标(经度)。按照天文惯例,从春分开始由西向东测量,分为360度。我国古人把太阳子午线的360度分成24等份,每等份为15度,这是一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