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和秋分的维护
秋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
秋分是秋天九十天的中点,所以叫秋分。就像春分一样,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又相等了。天文学视秋天为夏末秋初。
入秋后,降水增多。“一场秋雨寒,十场秋雨更易穿棉。”入秋后,华北播冬小麦,华南播水稻。从秋分开始,秋燥的症状由温燥转为寒燥。入秋前,天气炎热,称为暖干;入秋后,天气逐渐变冷,称为凉燥。当然,温燥和凉燥也与人的体质有关。与温燥不同,燥的表现为轻度发热但恶寒严重,头痛,鼻塞,无汗,咽喉痒或干,口唇干燥,咳嗽,咯痰,舌苔薄白干燥等。在治疗方面,中医常将“寒燥”视为“伤寒”,属于寒性,常用桂枝汤、经方败毒散治疗。在治疗方药中时,需要添加一些滋阴润肺的药物,如沙参、玉竹、麦冬、百合等。防止辛药伤阴。
深秋饮食养生重在平衡阴阳。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可以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阳气,为冬季的阳气做准备。但也不要太温燥,否则会伤肝肾之阴。肝肾之阴多损,阳气不藏,故成“孤阳”常用温热食物有大枣、核桃仁、大蒜、生姜、樱桃、石榴、杏、板栗、韭菜、桂圆、鸡肉、海参、羊肉、鹅蛋、荔枝等。寒性食物有西瓜、香蕉、甘蔗、白梨、荸荠、菱角、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白萝卜、莲藕、竹笋、马齿苋、芹菜、海带、螃蟹等。还有一些食物是中性的,不太热也不太冷,有点中性。如无花果、银杏、百合、花生、黑芝麻、黑木耳、黄花菜、土豆、黄豆、扁豆、大白菜、芋头、大头菜、黄鱼、猪蹄、鹅、鹌鹑蛋、蜂蜜、牛奶等。
在寒燥主气的季节,容易引起胃肠疾病或使陈旧性胃肠疾病复发。这与保养不当密切相关。保养胃肠道,不仅要注意胃部保暖,还要调整饮食。饮食宜温、软、淡、素、鲜,配给规律。少吃多吃。不吃凉、太热、太硬、太辣、太粘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患有肠胃病的人要多注意饮食卫生,静心,适量运动,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