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故事plus

立春、雨、匍匐、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日、小暑、大暑、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严寒。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故事

汉代吸收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历法来指导农事,而在《淮南子》一书中,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与现代完全一致,是现有文献中最早的二十四节气记录。

据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河中下游的天象、气温、降水、物候的时间序列变化。对于中国其他地区来说,同一个节气描述的情况可能大不相同。事实上,“李思”虽然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但其具体的气候意义并不显著。

气候学上通常将立春定义为每五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一天,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立春的含义不符。只有岭南地区真正进入春天。

“立春,中国冬季和春季的分界线(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达到10摄氏度时,计为春季),从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在这条线以南的地区,春天的开始有时会有春天的味道,但中国93%的土地仍然是冬天。说到黑龙江,往往是长夏来春,谷雨。所谓立春,只是一个‘立意’。”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相隔半个月左右,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节”是指一年中的一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与气象的密切关系,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时间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经验。为方便记忆,将词连成一曲公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夏热,秋寒霜降,冬雪霏霏。”

扩展数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开始(经度零点,此时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经过一周的操作,我回到了春分,春分是一个回归年,是360度,所以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每年的视运动,所以它们的日期在公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节气在6日,下半年节气在8日,节气在23日,两者相差1 ~ 2天。地球每365天6: 09和10秒(正好)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自转一周。

由于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并不相同,而是保持一定的倾角,所以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一年四季都不一样。在北半球,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 26 '上,天文学上称为夏季至日。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 26 '时,称为冬季至日;夏季的至日和冬季的至日意味着它已经到了夏季和冬季的中间。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是春分和秋分,在春秋的中间。白天和夜晚一样长。

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是:春分(3月21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然后向北移动。在夏季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23 26 ' N),然后向南移动。秋分时(9月23日左右),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为0°,之后继续南移。在冬季至日(65438+2月22日左右),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 26 °)上,然后向北移动。

百度百科-农历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