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

“中秋节”一词最早见于《李周》一书,真正形成全国性节日是在唐代。当时每到中秋之夜,人们都会举行迎寒祭月的活动,摆上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一定不能少了月饼和西瓜,西瓜要切成莲花形状。月下,把月亮雕像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然后主妇切团圆月饼。裁人提前算好全家人数,家里的和外地的,都算在一起,不能多也不能少。从这一点来看,古代人对中秋节的讲究远胜于现代人。我们来看看古人中秋节经常做的十件事。

首先,吃月饼

根据罗钟的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非常好吃,所以他命令御厨在红绫包装月饼,送给新进士。这可能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月饼记录。在宋代,月饼被称为“荷叶”、“金花”、“芙蓉”,其制作方法更为精致。诗人苏东坡在一首诗中称赞道:“小饼如嚼月,酥中有饱。”酥是酥,髓是糖。它的味道甜、脆、香、美。

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注重口感,还在饼面上设计各种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起初,蛋糕表面的图案大概是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蛋糕表面。后来干脆用面团模具压在月饼上。圆月形状的月饼象征着一个快乐的团圆,就像第十五个国庆节的圆月一样。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来祭月,送给亲朋好友。

第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一派美景。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就有了“燃灯”助月的习俗。在湖广一带,习惯在塔上叠瓦,在塔上烧灯。在江南,有制作灯笼的习俗。在现代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更为盛行。现代人周云金、何在《闲说四季》一文中说,广东最流行花灯。在中秋节的前十天,家家户户用竹签扎灯笼,做水果、鸟兽、鱼虫和“庆祝中秋节”,糊上纸,涂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的内燃蜡烛用绳子绑在竹竿上,高挂在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呈之字形或各种形状挂在房屋高处,俗称“树上中秋”或“竖着中秋”。有钱人家挂的灯可以高达几十尺。家人聚在灯下尽兴饮酒,普通人竖起一根旗杆,两盏灯笼尽兴。这个城市充满了灯光和玻璃世界。似乎自古以来,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在规模上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第三,观潮

“知玉兔甚圆,九月已霜寒。发消息关上门关钥匙,夜潮留月。”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观潮》这首诗。在古代,浙江中秋节除了赏月,观潮是另一项中秋节活动。中秋节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汉代梅成的《七毛赋》中有详细的描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更加流行。朱廷桓的《明补武林往事》和子木的《孟良录》中也有观潮的记载。这两本书所描述的观潮盛况表明,观潮在宋代中秋节达到高峰。

第四,演男妓。

金易和沈依灵是至交,他们写了一个由宫女蓉儿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京之年。慈禧太后逃出京都,恰逢中秋节。慌乱之中,皇太后不忘旧礼旧俗,于是在忻州贡院举行了祭月仪式。

故事说,饭后,按照宫里的规矩,皇后要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了东北“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的习俗,“太阴君”是每个主妇都要祭祀的。庭院东南角,放一张祭祀桌,请神来(月宫一张纸上印着一只大兔子),插在香坛上。香坛是方桶,陕北的桶不是圆的,是方的。在街上,有时会无意中听到陕北人唱“月亮圆,广场不打架,甜头不甜。”可见陕北的打架都是方的。桶里装满了新高粱,桶口上盖着黄纸,放着桌上的四盘水果和四盘月饼。月饼有半尺高。

另外,在一个大木盘的中间,放着一个直径一尺的圆形月饼,是专门为兔子祭祀做的。四碗绿茶就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冷水冲洗。宫女蓉儿说:“这样,这个仪式将由皇后和她的妃子、格格以及我们所有人来完成。我们都是逃跑的,都是迷信的,生怕得罪了鬼神,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一有机会给鬼神磕头,都争着参加。”这个故事讲的是清朝宫廷祭祀月兔的习俗。虽然是在逃难的过程中,香坛不得不换成了陕北的方桶,但是从心理上来说,因为是在逃难,所以对神更加的虔诚和虔诚。

根据这个故事,清廷把月亮上的玉兔称为太阴君..然而,人民是不同的。人们称之为玉男妓,不像太阴君那么庄重,但更亲切。在北京周边的民俗中,中秋祭男妓其实没那么庄重,更多的是游戏。虽然表现出对神的不太尊重,但却反映了民间崇神心理的变化。

五、熬夜

根据民间传说,中秋节晚上睡得越晚,寿命越长。于是有人祈求长寿,但更多的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通宵达旦地玩。

六、偷洋葱和蔬菜

根据传说,如果一个未婚女孩在中秋节晚上从另一个菜园偷了蔬菜或洋葱,这意味着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省有句话叫“偷洋葱,嫁个好老公;偷菜嫁好夫”指的就是这个习俗

七,吃鸭子

中国西南的仫佬族在这一天讲究买饼杀鸭。南京的什么桂花鸭,盐水鸭,张槎鸭,这个时候经常卖的很好。如果没有发现什么,带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大概也不错。

八、吃蜗牛

民间认为中秋蜗牛可以明目。经过调查,蜗牛肉中含有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说明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吃呢?有人指出,中秋节前后,螺蛳是空的,腹部没有螺蛳,所以肉质特别肥。如今,在广州,许多家庭都有在中秋节炒螺蛳的习惯。

九、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县志》曰:“中秋戏月,削芋头而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节吃芋头是辟邪消灾的意思,是不信邪的意思。

十、喝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扶马斗饮桂浆”、“饮桂酒饮椒浆”等诗句。但是现在,人们大多用红酒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