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民俗的构成

水族:农历四月(农历65438+二月)第1丑日过年,水语称为苏念西。这一天,男女老少盛装打扮,欢歌笑语,为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祝愿孩子健康成长,人们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欢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杂粮如小麦、玉米、谷子、稗草、红薯、米豆等作为辅助食品。

水族农民不擅长种菜,所以蔬菜品种单调,最常见的是青菜、宽菜、大叶韭菜。水族更注重水产养殖和渔业,所以各种畜禽和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肉类食物。

水族的酸汤很有特色,有麻辣酸(辣椒做的)、毛辣酸(番茄做的)、鱼酸(鱼虾做的)、臭酸(猪牛骨做的)。其中,麻辣酸是最常用的。辣酸是由新鲜的红辣椒制成的。制作方法如下:将新鲜红辣椒洗净,加水用磨粉机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粥),放入泡菜坛中,密封,发酵,得到美味的酸汤。食用时,将各种蔬菜如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宽叶菜等煮熟,放入适量的酸煮。糊辣椒面,盐,舀一点蔬菜汤,使其蘸水。吃菜的时候要用水冲着吃,很好吃,很开胃。做饭很少,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蘸水几乎是日常菜。即使偶尔有豆腐、肉或鱼,习惯上也是加到菜里,用锅蘸水煮。

水族人爱喝酒,家家都会烤米酒。过年、庆典或走亲访友,都离不开用酒招待客人。水族馆待客有着悠久的传统,轮流是待客的文化表现。

连衣裙

水族男子穿大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人穿长衫,头裹里子,脚裹绑腿。女子穿蓝绿色、黑蓝色、圆领、翻领、宽袖上衣、长裤、打结腰、绣蓝布鞋。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水族的男装与周围的汉族服饰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女装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水族妇女编织的水甲布(九千黥布)纱质细腻均匀,染出的青、蓝、绿深且耐洗,早在百年前就已闻名遐迩。水族豆浆画的原始印染工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印染产品深受群众喜爱。

水族女装多以水甲布缝制,无领、大裙、半袍、长衫。长袍及膝,一般没有绣花边。节日和婚礼服装与平时完全不同。婚纱上的肩部和袖口,裤子膝盖上的刺绣缎带,头巾上五颜六色的图案。头上戴银冠,颈上戴银项圈。手腕上戴银镯子,胸前戴银雅领,耳垂上戴银耳环,脚上穿绣花鞋。新娘通常打扮得很漂亮,很优雅。此外,女式刺绣吊带更具艺术感。说是“带”,其实是一种华丽的绣花“T”形“帘”,上端两边都有带子。“窗帘”的大小可以包裹住孩子。它是用白色丝线缠绕一个白色马尾,再加入其他颜色的丝线,分别绣出各种图案,最后将绣好的图案拼接到绑带面料上而成。背带既美观又实用,是妈妈送给出嫁女儿的最好礼物。

结婚前,水族妇女喜欢用浅蓝色、绿色或灰色布料制作休闲长袍,上衣多为缎子。衣服的袖子都比过去缩水了,看起来利落又有曲线感。胸前绣花围裙,头上绿白相间布包的长巾,飘逸恬静。已婚妇女的袖口、肩部和裤脚袖口用蓝色花边装饰。长发在头顶梳成盘发,从右侧插入梳子固定。女性有的在头巾外横戴白色围巾,有的直接用格子方巾裹头,传统又时尚。

婚礼习俗礼仪

水族的婚俗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在结婚之前,青年男女可以利用节日和集市上的歌唱活动交朋友和谈恋爱。即使是自由恋爱,也必须是媒体报道的结婚,否则不礼貌,会被歧视。青年男女谈恋爱后,要请人告诉父母。如果父母表示愿意,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送礼订亲,选个黄道吉日派人把猪崽扛到女方家“吃点小酒”。正式结婚典礼时,大猪被抬到女方家“吃大酒”。宴会上应该唱一首祝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们都要喝一杯酒,通过喝醉来表示他们的好客。男女双方家庭成员不参加婚宴和送别。除了少数地方是新娘的哥哥背着新娘去婆家,大部分都是盛装的新娘撑着一把刻意撕开的红伞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伴郎、伴娘和提着嫁妆的长龙。一般中午离开娘家,晚上六七点进婆家。我要到吉祥的时候才能进门。新郎家的亲戚在新娘进屋前就出门躲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陪着新娘,第二天新娘回娘家。婚礼结束后,新郎会把新娘请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拜访的时间长达一两个月,这被称为“坐在家里”。其实是“宅”婚习俗的残余。在去新娘婚礼的路上,打雷是最忌讳的,所以婚礼在秋冬举行。

水族姑娘结婚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