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比较少。快快快。!!!!!!!!!!!!!!!!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试图保护晋国的长子重耳逃离家乡。当他又冷又饿时,为了不让重耳饿死,他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当了晋国的国王,想给介子推一个官职。介子推不肯做官,退居山林。为了把介子推出去,有人建议释放火烧山。结果烧了好多天,介子推还是没出来。大火熄灭后,介子推的尸体被找到。重耳后悔了。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一天被定为寒食节,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清明节。
也有人说,晋文公上台后,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被拘留者提高了一大笔赏金,却忘了推介子。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辩护。晋文公想起往事,心虚不已,晋文公亲自去请。然而,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手的房子时,他看到门是关着的。介子推不想见他,背着母亲躲在山里。晋文公让他的御林军去搜山,但是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了火烧山,三面放火,留一面,希望火烧起来介子自己出来。晋文公下令提升火烧山。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扑灭后,介子终究没有被推出来。上山一看,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
第二年清明节那天,晋文公带领大臣们到山下的缪杰庙祭奠介休,看到火烧林坡上的烧柳死而复生。晋文公认为柳树是由介子转化而来的,所以他给它取名为清明柳。晋国人要在家里挂柳枝,扫墓种柳,还要去山里徒步。扩展内容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立冬至日后的104天。这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的传统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同,但扫墓祭祖、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意为扫墓日,民国政府于1935年春分后15天定为国定假日,也称全国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