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梅花是初春还是冬天?为什么?
美丽的芳香与色彩,独特的风格——王安石《梅花》论
角落里有几个李子,凌寒一个人打开。
我从远处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香味飘来。
梅花,香、色俱佳,早春独具特色,有着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所以一直被诗人传唱和歌颂。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咏梅诗歌中,王安石的《梅花》是一首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传唱的佳作。
咏梅的这首诗是关于早春梅花的。全诗虽然只有4句20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早春梅花的风韵和芬芳。前两句“梅花在角,凌寒独自开”,描述的是春寒料峭的初春时节,万物未萌,除了角上的几朵梅花。这两句形容梅花,不是形容它的形状,而是形容它的精神。“角”字表示位置;“独开”与“数梅”相互照应,传递出梅花为天下第一的信息。“凌寒”一词诠释了时间,凸显了春梅在寒冷中怒放的个性。但这两首诗写梅花不顾寒盛开,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此之前,其他的诗已经描述过了。比如南朝诗人谢写的《早梅》诗说:“春来早,独不疑寒。怕掉到花丛里之后就没人看了。它紧扣“早”字,用“疑”“惧”等词表达人们的心理状态来个性化梅花,从而生动地体现了其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与前两句相比,后两句“远看不是雪,是梅花香”,更加新颖独特。“遥知非雪”,着眼于人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出了梅花的纯洁洁白。这首诗虽然否定了诗人在远处看到的角落里的梅花是雪,但实际上却在曲折中体现了梅花洁白如雪的颜色。试想,如果这朵梅花不是白色,而是红色或其他颜色,诗人会把它和雪联系起来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骞的《早梅》诗才“不知会不会很快开,只疑冬雪后不会消”,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开艳如雪的特点,是错误的,给人以“错”和“怪”的感觉。
《远识非雪》这首诗,既含蓄地描写了梅花的纯洁洁白,又间接说明了前两句写的“墙角怒放反寒梅”这首诗,其实是诗人从远处隐约看到的,与下一句“为香而香”一起写出了梅花的清香,诉诸人的嗅觉。诗与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显示了整个诗歌结构的严密性。
诗人写向梅,没有使用任何形容词,也没有泼墨如云,而是巧妙地、自然地用了“似最不凡”(王安石语)和“远识”两句诗。这两首诗之间有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梅花的芬芳,诗人才“远观知非雪”。如果梅花没有香味,诗人在远处隐约看到时,难免误以为是雪枝。把梅花写在两句互为因果的诗里,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和张炜的诗《早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这首“远方知音”的诗,也不一定意味着诗人真的闻到了远处梅花的香味,从而得出那是梅薛飞的结论,而只是白写,极大地表达了浓郁的梅花香味。
如果说这首诗《梅花》中唱出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了它盛开的魅力,而且给人留下了它美丽芬芳、风格独特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就如同它唱出的梅花一样,赏心悦目,具有艺术美。
(原载《语言美》;后收入作者专著《诗与炮轰》,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