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祭月”的节日是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那天举行,后来转移到农历八月。
起初,“祭月”的节日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一天举行,后来转移到夏历(农历)的8月15日。有些地方把中秋节定在夏历的8月16日。
中秋节来源于传统的“中秋节”。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是一样的,这两个交替的天体成为祖先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国人祭月习俗的遗留和衍生。向月亮献祭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其实是古代中国一些地方的先民的一种祭祀活动。
赏月习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享乐。据说这一夜月亮离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自古就有饮酒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将来回婆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幸福和好运。文字记载显示,民间中秋活动始于魏晋,但并未成为习俗。在唐代,在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许多诗人在他们的杰作中写下了关于月亮的诗。
中秋节的习俗:
1.浙江观潮:在古代,浙江观潮是除赏月之外的又一中秋活动。中秋节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汉代梅成的《七毛赋》中有详细的描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更加流行。朱廷桓的《明补武林往事》和子木的《孟良录》中也有观潮的记载。
2.广东的树中秋:在广东的一些地方,有一个有趣的传统习俗,叫做“树中秋”。树也是竖着的,表示灯竖立得很高,所以也叫“竖中秋”。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竹纸制作兔子灯笼、杨桃灯笼或方形灯笼,横挂在短杆上,再竖立在高杆上,高高举起,闪耀着五颜六色的灯光,为中秋节增添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经常互相比赛,看谁站得高,高得多,灯光最精致。
3、扎灯笼:在古代的广东,每当中秋节临近时,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将竹纸扎成兔子灯笼、杨桃灯笼或方形灯笼。另外,很多孩子会用水皮扎灯笼。此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单的就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会做。扎起来的灯笼不仅用来“树中秋节”,而且情侣们也抱着灯笼赏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