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导游词400字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在北京南部仿照南京大祭堂修建了一座祭坛,占地27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大四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所在地。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意为圆形之地。起初,天坛和朝拜的地方都是天坛。直到明朝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土坛,他们才分开。此外,在孟东增加了一个圆形土墩祭坛,用于祭天,并将原来的大祭祀大厅改为大享乐大厅,专门用于在孟春祈祷山谷。当时寺庙的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从上到下的蓝、黄、绿三色瓦片分别代表宇宙。乾隆年间,大祥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屋顶瓦片改为青釉瓦。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就这样形成了。
然而,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随后又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蹂躏。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在天坛上演了祭天的闹剧。1918年,天坛终于作为公园开放了。解放后,天坛不仅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有游客,还有一些专门健身的老人。
现在让我们沿着皇帝进入祭坛的路线开始这次旅行。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的中轴线向南行进,我们将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球球祭坛。穹顶内有两道挡土墙,使外侧呈圆形,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面墙有四组凌星门,从东开始依次是太原、赵恒、广利和成镇,每组有三门,共有24座* *,称为“云门玉里”。大家可以注意到,星门的大小不一样,因为中间的门是供奉神的,所以比较高;皇帝只能从左边的门进入;其他官员只能通过右边最小的门。门外的一个平台是皇帝在祭天仪式前换衣服、洗手的地方,称为梳妆台。我们快到祭坛的底部了,我们即将开始爬祭坛,但是请注意每层有多少级台阶。最高的时候大家发现祭坛上所有的台阶和护板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爬一层楼,必有九级台阶。桌子上的石板中间叫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由九块巨大的扇形石板搭建而成,第二圈为18。以此类推,最外面的第九圈正好是81。抬头可以看到围板被四个台阶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有九块,而中间层的围板是18块,下层的围板是27块。这些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9是极端的阳数,所以古代工匠用这个数字来赋予球球台崇高的理念。
说完祭坛的奇观,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盛大的祭天仪式了。每年冬天至日皇帝都会在这里祭祀天庭。仪式前两天,皇帝将在紫禁城里斋戒,而第三天,也就是至日入冬的前一天,他将在天坛的斋宫里斋戒。冬天至日的那一天,日出前七分钟,现在是凌晨四点多,皇帝开始开车,翟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响了。当你到梳妆台前洗漱更衣时,牌被送到桌上相应的位置,即七组神,称为七神;把一头小牛放在土堆前的柴火灶上,用松枝烧。西南灯杆高挂,龙灯通宵。乐队排列在台南广场,由文武官员陪同,祭天仪式正式开始。皇帝从南星左门入坛。这时候铃声停了,到了二楼南侧,他就听了。阅读来自上帝的信息。仪式结束后,神龛前的贡品要送到烧柴炉(坛上拆下来的供品再烧一次,皇帝要站在一边看,称为望流星)和流星炉(穹* *有12个流星炉,土堆北面有八个,自东向西排列;东西门外有一对内围墙。协调车上的祭品被送到八个灶上焚烧,而协调车上的四个祭品被送到凌杏门上焚烧,烟是空的,象征着被送到了天堂。然后牛尾、牛毛、牛血会被送到土堆下葬,象征着不忘祖先的饮食血之意。在这个仪式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站着宣读诏书的地方,也就是刚才提到的桌子中央的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现象之一。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大,现在这里也一样。游客不妨体验一下这种奇特的效果,像当年的皇帝一样,把美好的愿望告诉上天。
现在我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走。我们面前的建筑叫天库,它的正殿是御殿。皇穹宇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它最初被称为泰国寺庙。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是储存绿洲祭坛平日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也被称为绿洲祭坛卧室。在殿前的圆形石台上,摆放着天神的牌位,而在殿前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摆放着八位祖先,还有存放圣所的东西。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含义,更加显示了它的神圣和至高无上。
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寺庙。一般为圆形,底部有一个2.85米高的圆形住友。它由青花石制成,有三个方向,即台阶,在东南方向,还有一个丹石与两条龙打珍珠在南方。在它的上面是一个单檐和镀金顶的蓝色瓷砖。大厅里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没有横梁支撑,全部由各种斗拱层层叠叠支撑,步步收缩,形成一个漂亮的穹顶。它还利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非常漂亮,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与我们刚刚提到的天心石一起被称为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是帝国拱顶的外墙。栅栏搭建的研磨砖非常光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递声音。声音在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只要对着墙说话,即使相隔四五十米不见面,也能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三阴石是皇宫大殿前的三块石头。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个回声,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个回声,第三块石头可以听到三个回声,所以叫三阴石。后来有人称之为三才石,意为天地三才。
也许你刚才已经注意到了,天坛里有许多柏树。是的,它就像北京的天然氧吧。在这些众多的古柏中,有一株树龄超过500年的古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九龙古柏。它的树干纹理十分奇特,布满沟壑,蜿蜒曲折,像九条龙蜿蜒嬉戏,称之为九龙白也不为过。
参观完球球祭坛和帝国穹顶后,我们即将进入祈祷谷。现在连接我们脚下两座祭坛的单笔大桥,也被称为海原大道,是皇帝登上山谷祈祷的唯一通道。全长360米,桥面分三路,中间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是国王道。而作为通道为什么要叫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路面南低北高,一步步上升,像一座与天相连的桥;另一种是路面下有入口大门,类似立交桥,所以叫桥。说到进祭祀门,祭祀前,牛羊要通过桥下的一个检票口赶到500米外的祭祀亭里宰杀,做成祭品,所以这条通道又叫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
好了,回到正题,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完整的祈年坛建筑群。它前面的石台是服务平台。每年的孟春谷祭祀之前,皇帝都会像往常一样来这里搭个厕所,换身衣服,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小金殿。
此时,山谷祈年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出现在我们面前。祈年殿下的基座为三层圆形石台,正面的三层石台台阶上饰有巨幅浮雕,称为殿前单笔石雕。从下到上依次为:瑞云山海、双峰山海、双龙山海。每层排水孔的图案也与浮雕的内容相对应。东西两侧有九个附属大厅,以前是放牌位的地方,但嘉靖年间迁到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没有实际用途。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圆形三重檐尖屋顶层层向上收缩,覆盖蓝色琉璃瓦象征天空。最上面是一个镀金的宝顶。抬头望去,有一口龙凤藻井,中央是龙凤成祥的图案。巨大的三层大厅屋顶由大厅内的28根落地柱子支撑。中间的四柱名为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春、夏、秋、冬。龙井柱外围的12红漆金柱所划分的12个开间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外两环的24个开间分别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柱子也代表了天空中的28颗星星。据说这座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寺内建筑的同时,让我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寺内陈设。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的原状恢复的。正面雕龙宝座供奉满汉合璧的天神版,左右两侧石台供奉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就像一年一度的祭天一样,这是一个为山谷祈祷的地方。祭祀当天,殿外的平台上有乐队奏乐,皇帝身着祭祀服虔诚地进入殿内,向牌位行大礼,向神祈祷,然后将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燃木炉和燃炉上,送至天宫。祈谷的礼仪类似于祭天。
此时,祈年殿也差不多完工了,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类似于皇穹宇,也是祭奠谷神坛的地方,也就是祈年殿北侧的黄干殿。
现在我们从为谷祈福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有檐有脊的走廊。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间。它不仅用来连接厨房和图书馆,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长廊的东端,有屠宰亭,就是上面说的穿过鬼门关待宰的牲畜大动脉。在长廊的东南面,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甄氏。但是这里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原来这里明代放了七块石头,最小的一块是清代加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因朝代而异。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拜年殿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在这里放了七块象征北斗七星的石头。到了清代,为了寻找满族人热爱新觉罗氏的理论依据,康熙皇帝派人巡山,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残脉,于是在原七石的东北方放置了一小块青石,象征东北的长白山。如果是这样的话,八石应该叫奇峰东岳。
不管他们的裁决是什么?今天的观光旅游即将结束。我希望在天坛的这段时间将成为你北京之旅中永恒的记忆。也请把天坛的祝福带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