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秋节是哪一天?立秋还是秋分?
秋分,初秋,中秋,深秋。初秋在三伏天,中秋桂花,九月深秋落叶。
在古代,砍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由法官一审、二审或三审再审决定。
为什么要等到秋天(晚秋)?这是古人遵循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做的。原因是一年四季,春主导生发,夏主导繁华,秋主导收获,冬主导收藏。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这也包含了阴阳五行之分。木、火、土、水没有杀人的力量,也不适合杀人的季节。怎么能违背自然,怎么能违背物理属性,怎么能违背天地意志,在时势昌盛、久藏不露的情况下乱动刀枪?刀不待时,是对天地的不敬,所以古人的规定不应该无缘无故违背天意,被天地所割。所以秋后提问是合理的,自然的,及时的。
古法为何问秋后?因为秋风扫落叶,风太猛。太白似乎掌管着这个国家。这个时候,战争不违背天意,天气,形象和生死的意义。而且秋属金,金剑可见,游牧可动。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黄金可以杀人。此时的战争,有着震慑压力的力量,有着绝对邪恶的光环。所以秋主之战符合天地之道。
为什么杀不掉初秋和中秋?初秋,阳光明媚,万事俱备。中秋纯灵时节,天地无浊,天高风远,空气清朗,用刑又怎么会违背正道呢?深秋,阳气渐竭,阴气渐升。当你不在这里的时候你会住在哪里?
过了秋天,提问的时间就不是具体的某一天了,而是秋冬。因此,它不是专门关于秋天的开始或秋分。
第一,秋后提问的意思就是秋冬执行。
秋后问斩的记录最早见于《左传·相公二十六年》。而秋后文超的含义来源于《礼记·月令》:
到了汉代,董仲舒把上述意思升级为理论化:
也就是说,董仲舒认为,春夏要赏,秋冬只能行刑。这就是后来所谓的“秋后算账”,并将其制度化于法律法规之中。
关于秋后的时间,秋后法的出现是从汉代法律规定的时间开始的。(通常在农历八月)
西汉行刑时间:农历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唐朝以后的行刑时间: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题中提到的立秋和秋分,在这里也有详细描述。
立秋时间:每年公历8月7-9日。
秋分的时间点:每年公历的9月22-24日。
我们不能选择上述两天中的一天作为规定的执行时间,但我们取其中的一天——秋季作为参照点。嗯,我相信大家的知识储备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大家对秋分都很熟悉。毕竟初中高中的地理都有涉及。我们也常说“春分和秋分昼夜相等。”这句话,对于这种现象,古人是充满敬畏的。秋分过后,中国是北半球,所以白天越来越短。(嗯,意思是阳衰阴盛。)于是就有了秋分祭月、秋分占候等一系列秋分现象...诸如此类。
附:比较特别的是明清两朝的法律,把死刑分为斩首和深秋两种,而且是唯一一个把它分类的朝代。从刑满到秋末,逐渐被认为是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起源。
知识扩展是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宰神。作为天子,你必须根据四月和十二月的特点来制定政策和命令。秋天象征寒冷的空气。冬天,一切都隐藏起来,树木枯萎了。秋冬,更倾向于秋季,一般在农历八月执行。
掌管秋,我是少昊的儿子(附:少昊的父亲是太白金星,母亲是黄鹂,东来立国,继承皇帝宝座,属于古代“五帝”之一)。我住在鲁,在那里我可以看到日落。他手里拿着的斧子显示了他所掌管的刑罚,显示了他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