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
1,吃青年团
相传,为了纪念介休,晋文公把清明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寒食和清明联系在一起,吃团圆饭成了习俗。绿球是用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汁,混合成比例的糯米,用手揉成团,然后根据大家的喜好裹上不同的馅料。做出来的青丸子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很好吃,有艾叶的香味。
2.去郊游
踏青,又称春游、寻春、郊游。就是踩着草,在乡下玩,看春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我国民间一直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节前后是踏青的好时机,因此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和滕州的孩子一大早就去村外踏青放风筝。有些哨子是用柳条做的,哨子很漂亮。有的地方孩子仰起脸呼气,据说是为了发泄内火。
3.斗鸡
在古代,斗鸡比赛盛行于清明,斗鸡始于清明,一直持续到夏季至日。中国最早的斗鸡记载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蔚然成风,不仅在民间,就连皇帝也参与斗鸡。唐玄宗喜欢斗鸡,所以他经常在长安举行盛大的斗鸡比赛。尤其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唐玄宗都要召集人们斗鸡,以示天下太平。
4.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最受欢迎的活动。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不仅在白天穿上它,晚上也穿上它。晚上在风筝下或稳风拉线上挂一串彩色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称为“神灯”。以前有人把风筝放在蓝天上,然后剪断线,让微风把它们送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疾病和灾难,给自己带来好运。
5.植树前后清明,春日艳阳,春雨纷飞。种植的苗木成活率高,生长快。所以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也有人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与祭祖有关,因为坟墓大多在野外,经常被杂草覆盖。有时候去祭祖找坟要花很长时间。于是有人在坟上种上了常青松柏,这样会更显眼。后来逐渐被人们模仿,成为一种习俗。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我就知道这么多。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