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气的古诗

天气谚语概述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曲的形式在民间流传的关于天气变化的经验。中国的天气谚语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内容丰富,其中许多谚语可以用来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天气预报。

历史悠久

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观察天气的变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很多关于气象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荀况在其《天论》中指出“天常常”,说明天气气候的变化有客观规律,提出要“制天命,用之”,强调人要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东汉王充指出“春湿,夏热,秋凉,冬冷,人无事,四季自然”。《论衡变》中引用了“所以下雨,蚂蚁迁徙,蚯蚓出来,弦慢,慢性病发生”的气象谚语,意思是下雨的时候,蚂蚁会动,蚯蚓会出洞,弦变松,人体的一些老问题就会发生。北魏的贾思郎在《齐·姚敏书》中也描述了“天晴则夜霜”的天气谚语。唐诗中也引用了谚语,如“朝阳出雨”,打破了朝阳与雨的关系;在杜甫的诗中,还有一句关于天气长期变化的谚语,如“杜鹃催春种”。杜鹃叫声过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此外,有些人还把有关降雨的天气谚语编成了《湘雨书》。宋代沈括在《孟茜笔谈》中也引用了天气谚语。明代的娄元礼在《天吴佳行》中引用了许多天气谚语,如“一带来夏雨”、“一带来秋雨”、“重阳出晴冬”等。还有关于“船上的风”和“夏天的干旱”的关系的谚语,“梅雨是日本船。信风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信风。此时,梅雨已过。虽然有偏东风第一时间把船送回来,不会有暴雨,但这只是一场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从背后看天”的夏旱。徐光启还在著名的《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天气谚语,也把天气作为长期的天气预报。比如“荷花叫水基花,开在夏季至日之前”,就是说荷花开在夏季至日(过早)之前,预示未来雨水较多。在一些古籍中也记载了一些天气谚语,如《岳翎概》、《风土记》、《田家志》、《乐清县志》、《不随恒言》、《弄后杂战》等。但这些书面谚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只是在民间流传,所以对其进行收集整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丰富的内容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天气气候各异,天气谚语遍布全国,北至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至东海,西至新疆、西藏。比如黑龙江“初冬冷春雨多”;南海西沙群岛有很多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比如“古龙晒太阳,很快台风就疯狂了”,“古龙晒太阳”就是太阳底下有一堆橙黄色的带子;还有很多关于东海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比如在舟山群岛,“点灯时风吹下”是指如果正月十三(点灯时)到十八(点灯时)有偏北风,预示着六七月份早稻开花或收获时会有台风影响。新疆和西藏也有很多天气谚语,比如南疆的“冬天下大雪,来年春天却温暖多风”,西藏的“春天多风多雨”。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气候的描述。很多地方都有“十二月歌”和“九九歌”。如湖南韶山有“正月打雷,二月有星,三四月打雷,五月有雨,六月有晴,七八月有大风,九月有霜,雪中有霜,十一二月有寒潮节”;华北、黄淮地区也有“九九不射,三四月走冰面,五六月沿河观柳,七九月开河,八九月大雁来,九九月到处耕牛”。其中一些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冷”就是一个例子。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袭击后的高压控制下。霜降后多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自然比较温暖。当冷空气的锋面与暖湿空气相遇时,经常会产生雪。冷空气主力还在后面,雪能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这也是雪后冷的原因之一。还有很多这样的谚语,比如“热风,冷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等等,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和短期天气变化的。关于天气长期变化的谚语中,有旱涝,有降水和冷暖趋势,有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还有水稻冻害、大风、冰雹、台风等等。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来自北方、南方和其他方向。由于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不同产地的风有其多样的特点。有冷空气和热空气;有干风和湿风。从沙漠吹来的风带着灰尘;来自海洋的风含有更多的水蒸气。所以在不同的风中,我们有不同的感受,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场景。再者,如果两股不同的风相遇,很容易发生冲突,然后就可以看到天气的突变。

风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现象,所以有很多关于它的谚语。

*四季东风是雨母。(湖南)

东风为精,不降则阴。(湖北枣阳)

温带及其北部(约30 N)的降雨主要由气旋引起。气旋总是自西向东移动,在其前方盛行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所以,气旋来的时候,风向一定是偏东风。因此,东风可视为未来气旋的先兆。因为气旋是风暴的一种,是温带地区降雨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吹东风是雨天的先兆。

*四周都是东风,我怕东风发出声响。(江苏南京)

东风刮得很大,雨下得很大。(上海)

*东风急,准备帽子。(湖北)

*东风急,准备帽子,云起风急。越急雨越大。(《田行》上卷风)

这些话的意思是:东风不一定下雨,东风大了就可怕了。由于东风很小,这样的气流一定来自很近的地方,也许是本地气流。它的所有属性都必须与当地环境相一致,所以天气变坏的情况很少见。但如果偏东风强,说明气旋前方的偏东风是从远处来的气流,会有一个间断——气流的锋面在局部移动,所以天气会发生变化。

*东南风,干燥松散。(江苏江阴)

*五月南风泛滥,六月南风海枯。(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驱赶着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春季南风,有大雨;夏天的南风是空的。(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六月西南风和日丽。(江苏无锡)

*南风六月起,十蒲九蒲。(湖北)

“天空很干净”表示天气很好;“蔺”就是山蔺,“十蔺九蔺”就是山蔺十有九被打死,干旱非常严重。

这是东南沿海省份流行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来自海洋。怎么又干了?我们知道,雨的衰落,一方面当然要有凝结雨水的物质——水蒸气;同时要有条件把这些水汽变成云和雨。这种情况,在东南平原的夏季,取决于热量的对流或来自不同方向的两股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对流的发生是因为地面极热,地面层的空气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向上上升,把地面的水汽带到上层空气中冷却,造成云、雨。但如果风太大,地面气流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烈的热量,也不可能使地面水汽上升。还有,在纯东南风中,由于其发源地的高空下沉,往往会出现高空与低空暖成反比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很难上升。所以东南风虽然有很多水汽,但还是不可能引起降雨。夏天没有性和雨,自然天气很热。

其次,说到正面活动。锋面是两种不同气流的冲突区。一股气流又冷又重,另一股气流又轻又暖。这两股气流相遇,轻暖气流只升不降。结果把地面的水汽带到了高空,造成了云和雨。目前地面只有东南风,说明没有其他偏北气流与之碰撞形成锋面,所以水汽升不起来,出现云雨。

*东北风,雨太大。(《田行》上卷风)

东北风是源于北方洋面,或源于北方洋面并经过远距离洋面的气流,自然比东南风含水汽少;但由于是冷空气流,其下部接触到南方相对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其上部冷,下部暖,产生对流。结果把地上的水汽带到天上,发生了性关系。

另外气旋的锋面一定是东北风移动的地方,所以又有锋面降水。

根据统计结果,在纯东北风的情况下,冬天下雨的几率只有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几率是74%和89%。如果是在气旋前的东北风,也就是锋面活跃的东北风区,下雨的几率会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大’这句谚语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风吹东风,祖师爷淋雨。(江苏常州)

*春风东风,雨声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刮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地面在春天会变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压力逐渐减小,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向更温暖的土地,导致上暖下冷的现象。此时空气层不稳定,容易发生向上对流,因此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天三天东风雨;第三天东风没有了。(广西贵县)

*一天三天东风雨;三天东风九天睛。(湖北武昌)

*一天三天东风雨;东风三天无米做。(广西)

“无米之炊”是干旱无雨的结果。气旋由西向东移动,东风在前,但很快就吹起来了,由于气旋的前进,转向了另一个风向。所以东风只吹一天,或者不到一天,风向变了,说明有气旋要来了,所以可能要下三天雨。如果东风吹了三天不歇,说明西边没有气旋接近,所以这个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天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它可以从云中下雨或下雪。有天气变化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是有什么天气。所以云是天气的表象,天空云的形状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示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天空的密集水滴或冰滴。就现有实体而言,雾和云没有区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是两回事。雾层的底部靠近地面,因此可以看出,起雾的空气层并没有发生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地面稳定的空气层中进行的。这意味着在有雾的天气里,大气是稳定的,云的大气不稳定正好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正好相反。多云天气以阴雨为主,大雾天气基本以晴为主。同样,雾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有很多关于雾的谚语。

*早晨多雾,全天晴朗。(河北省滦县)

*十个雾和九个晴天。(河南商丘)

*一雾三只眼睛。(河北魏县)

雾毒化了太阳。(江苏常州)

*早起起雾,中午破葫芦。(河北省沧县)

早晨的雾是昨晚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由于天空晴朗,地面热量整夜通畅发散,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变得饱和,凝结成雾滴。可以看到天气会先放晴,然后会有雾。早晨是昼夜之间气温最低的时候。由于气温最冷,此时雾也最浓。另外,太阳一出来,由于紫外线照射在空气中的氧气上,一部分氧气就变成了臭氧。这少量的臭氧会使空气中的许多尘埃(大多是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增强自己的吸水能力。所以早上的雾幕突然变厚了。但是太阳升起,热力加强,地面变得太热,低层空气会上升,所以雾滴会消散。这样,早晨的雾暂时变浓,也是晴空万里,天气晴朗的结果。

*晚上云遮天,早上穿鞋;早上有雾,洗洗衣服裤子就好了。(湖南)

夜晚云层遮天,早晨地面无露无霜。所以早上出门不要穿雨鞋。这是因为天上的云可以保护地面不散热。晚上有云,早上就不会很冷,粘在地上的水汽也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满地都是雾,天气保证好,洗好衣服裤子就行了。雾是晴天的产物。如果有雾,那一定是晴天。

*雾不超过三级。(湖南)

*大雾只会持续三天、三天或十八天。(河北)

如果大雾持续三天,将会有大风。(胡和智特)

*有三天大雾的地方,就会有暴雨。(皇帝的世纪)

雾有很多种,各种雾的成因也各不相同。但是,能被称为雾,能连续发生三天的,大概就是低辐射雾,海雾,或者热带气流雾。

低辐射雾出现在晴好天气的高压中心。所以雾天白天温度很高,温度高导致气压低。如果持续三四天天气晴好,当地气压会大大降低,所以外地来的气流会吹到这里,天气就变了。

如果雾出现在海洋气流中,则称为海雾。因为这股气流来自海洋,温度极其温暖,湿度极高,然后当地气压会逐渐降低,天气会发生变化。

秋冬季节,热带气流经常吹向北方。因为此时地面寒冷,靠近地面的空气也寒冷多雾。这被称为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这里肯定很温暖潮湿,气压变低了,然后天气就变了。

*早上多雾,晚上阳光明媚。(江苏省泰县)

早雾是指白天的雾。晴朗无云的天气,阳光明媚,地面温暖,气流只能上升成云,不可能静止在地面上变成雾。现在白天有雾,明明天上有云,阳光不在。这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场景。白天有雾的另一种可能是气旋中和暖锋上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的天气,当然阴雨天气也指日可待。

晚雾还好,晚雾相当于晚上和凌晨的雾,所以一定是晴天。

*春雾日,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天还冷,晴天无云的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地面平静,暖而轻,浮在上面,使温度向上升高。于是地面水汽先凝结成雾,然后向上发展;但高空温度较暖,水汽较少,所以雾的发展仅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只有几英尺,最低的也只有人体那么高。天亮后,太阳出来了,因为天空万里无云,地面滚烫,雾气升腾消散,天空依然是强烈的阳光。这就是“春雾日”的解释。但如果上升的雾被高空的暖空气阻止上升,那么雾幕就会在天空中显示为一层云,天气就会多云。所以“太阳在春雾中升起”不是必然的。

夏天,天气很热,白天长,夜晚短。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地面空气冷却到可以凝聚雾气的程度,所以《谜一样》里夏天不可能有雾。如果夏天有雾,可能是因为天上有云,低层潮湿厚重,太阳弱,地面增温不强,气流不向上运动。这是一个气旋天气的场景。你看到的雾可能是气旋中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还是有很多好天气,原因和“春雾起”一样。但是秋冬的阳光没有春天那么强烈。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方高压的锋面,因为冷空气和局地暖空气经常混合产生雾。高压刚来的时候,风还挺大,冬天还能下雪。如果是在高压中心区,白天可能会有下沉西风。

*云吃雾,雾吃云。(呼和浩特)

雾云过后,下雨了;云开雾散,阳光明媚。雾在反气旋中更常见,天气高深莫测;遮住天空的云在气旋中更常见,天气恶劣。雾过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过去了,气旋要来了。也有可能是天空很暖很湿,雾很浓,出现了云。这是下雨前的场景。反之,如果云消失,雾升起,说明气旋走了,谜一样的反气旋天气到了,就没事了。

*雾下山时,地面不会干。(呼和浩特)

*云遮山底,雷声雨点小。(内蒙古胡和智特)

*阴天山麓,湿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落到地上的现象。

这是气旋中的云系。越往低压中心走,越接近雨区。所以云层较低的现象说明要下雨了,地面还没干。

*雾永远不会停,雨永远不会停;雾起则闭,旭日可寻。(浙江义乌,江苏元西)

雾通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一般情况下,日出后,随着太阳的升起,雾气会慢慢散去,会出现“旭日可寻”的好天气。如果日出后雾没有散去,很可能是雾的上方有云。这时候雾可以上升,与云相接,会增加云的厚度,导致绵绵细雨。

*山被雨水覆盖,河被阳光覆盖。(四川涪陵)

山顶的覆盖物是覆盖在山上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场景,所以要下雨了。河流的覆盖物是低辐射雾,是晴天的产物,是无云天和地面散热的结果。所以说“覆河向阳”。

*天顶戴,黄昏四脚吊。(《田行》上曰)

*有朝一日晚一地,主眼;相反,会下雨。(《田行》上曰)

“早上一天”的意思和“早上一天”、“晚上一天”、“晚上一天”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晴天的标志。

晴天太阳落山后,地面的空气是平静的,早晨的空气更是寂静。这个时候,只有在地面凝结成低雾,才能没有云。所以“天顶穿”就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在谜一样的任何天气里,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但地平线的四面是悬浮而干净的。这种云是在当地天顶生成的,也可能是有对流雷暴,但很快就会消失,所以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如果远方来了一场风暴,地平线上一定有厚厚的云层,永远不可能是空的。

关于雨、雪和霜的谚语

雨、雪、天上掉下的冰雹和地上凝结的露珠、霜都是气界水状态的变化,但各有各的气象成因,也预示着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最容易观察到,与人的生活有直接关系,所以这样的谚语还是挺靠谱的。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英里是不同的一天。(江苏无锡)

中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的雨水大部分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暴的发生,基本上是由于地面加热引起的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结成雷雨云。但由于地面不同部位的物理性质不同,对热的反应也不同,所以地面的温度有高有低。比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路温度高,煤渣路温度低。所以在很小的范围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对流,雷雨云可以发生,那里不可能。因为雷雨云的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城南下雨,城北不一定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秋天还有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也有“秋雨隔灰堆”的说法

*东边下雨,墙头堵;这里下雨,那里阳光普照。(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也降三寸。(《田吴佳行》谈云)

*我活到了八十八岁,却没有看到我的头向东南蔓延。(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风暴通常从西向东移动,因此只有发生在西部的风暴才能影响当地。东部发生的风暴只会再向东,不可能再影响当地。所以有“这边下雨,那边阳光”的说法。

*雨打鸡鸣,伞不离身。(浙江义乌)

*雨鸦难听,不要丢下伞;黄昏下雨,明朝干燥。(南京)

晴天的话,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现在正在下雨,这意味着天气不好,可能有一场遥远的暴风雨即将来临。一场风暴一般需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天里,要“留着你的伞”。黄昏时,高空的气流一般会下沉,所以天空中原有的云很容易消散(因为向下的气流是最热最干的气流)。这时,如果云中有雨水的碎片,也不会持续太久。但如果这种雨是暴雨(即从西边移动过来的系统性云雨),那么“黄昏下雨”未必是“明朝干”。

*早上下雨,晚上一直下到天亮。(山东)

*小鸡在雨中啼叫,但雨不会下太久。(浙江象山)

*如果下雨,将会是晴天。(福建福州)

*早上下雨,但阳光明媚。(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一天下雨,晚一天下雨到天亮。(陕西武术)

*雨打五更,太阳照水坑。(《田行》上雨)

*严羽不晴。(同上)

*打开门。中午前下雨,晴天。(江苏无锡)

*打开雨的门,闭上眼睛。(江苏元西)

雨下的早就阳光明媚,雨下的晚就很难阳光明媚了。(江苏无锡、浙江常熟、义乌)

*早上五点下雨,不用打伞。(浙江义乌)

这些文章都说早上下雨是主要晴天,晚上下雨是长期下雨的标志。

*夜晚晴朗,没有晴天。(河北)

*没有阳光灿烂的夜晚,明朝会连续下雨。(广西玉林)

*雨后见星,明雨更大。(同上)

在漫长的雨里,晚上会突然放晴,明天还是会下雨。

*下雨前从不下雨,下雨后也从不下雨。(河北、陕西武术)

在高气压下,空气层非常稳定,地面的沙尘和水汽在低空聚集,平视时灰蒙蒙的。由于这种现象是空气层稳定的标志,所以天气不会变得多雨。雨后,空气依然迷蒙,这一定是气旋暖锋过后。暖区空中飘着小雨,水汽泛滥,再有冷锋暴雨,天气不可能马上放晴。

*雨后不要大扭,雨后不要长扭。(江苏苏州)

“扭”表示小雨,“雨”表示大雨。雨前拧是指没有大雨只有小雨,属于稳定雨的范畴。例如,雨水落在纯热带气流中。热带气流本身很湿,而且比地面暖和,所以没有大范围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是由于微风的涡旋激起的动力向上运动,不可能有很高很厚的云,只有分散的、分层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小雨,不能下大雨。雨后拧,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表示雨天即将结束。

*一泡一泡,还下大雨。(湖南)

*一点小雨就像一颗钉子,落到明朝也不会晴;一点小雨,像泡沫一样,掉进了明朝。

(《田行》上雨)

*水滴、泡泡和阵雨。(江苏常州)

*雨生蛋,掉到明朝吃。(江苏常熟)

一般来说,刚刚开始的雨一定很大。所以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已经变成了扁平的球体,而不是球体。在它下面,可以包裹空气。如果掉到河里,空气就会从河里被挑出来,变成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在开始下雨的大雨中发现的,象征着大雨开始了。

*雨呼哧呼哧,河水满溢。(河南省汉县)

雨呼哧呼哧的声音,大雨的样子。雨下得很大,所以河水满了。

*吃饭时下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强,雨水总是很多,但也不是不可避免的。

下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湖北)

一片积雨云空空的挂在天上,下的雨只是局部的,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是本地的,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降雨时间短。

*从湿透的符头到付伟。(河北宁武山西嵩县河南)

三伏天在阳历的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时期。在此期间,如果气层稳定,就不可能发生热对流,即使发生对流,也不可能发展到造成天空雷暴的程度。这种情况一旦造成,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使得很长一段时间热不下雨。但如果大气潮湿不稳定,热对流就容易发生。今天有雷雨,明天会有。因为在同样的不稳定气团下,它的组织结构可以保持很多天不变。所以在这么热的天气,不下雨。如果下一次雨,很可能会经常下雨。

*雨水扬起尘土,把人饿死。(河北)

雨小,只能洒灰尘,天气太干燥,发生干旱,人会饿死。

*霜后暖,雪后冷;(苏南)

*霜前冷,雪后冷。(江苏镇江)

*下雪的时候不冷,化了就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丘)

霜和雾是晴天的产物。由于天空无云,夜间地面辐射热量强烈,温度可降至零度以下,使接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结成霜,所以结霜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化时不需要大量的热量,所以天气相当暖和。

雪从天而降。凝结时,地面温度不一定很冷。但如果雪融化成水,就必须吸收大量的热量(一克雪融化成水,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零提高到80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这个热量是从地面空气中吸收的,所以温度不可能上升,直到积雪融化。

关于闪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电都发生在雷雨云中。

*南闪防火门开着,北闪下雨。(浙江)

*南方闪了千年,北方下雨。(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之前。(江苏常熟、无锡)

*闪电是西南方向,明天会很热。(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西)

*闪电在西北,下雨了。(同上)

*东南闪电晴,西北闪电雨。(湖北应城)

*南方晴,北方雨。(广东)

这些话中提到的闪电发生在冷锋上,称为冷锋雷暴或飑线雷暴。冷锋位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的前方,由北向南移动。看到北方电闪雷鸣,可见冷空气团会跟随冷锋,由北向南而来,所以“北方有雨”。如果你在南方看到雷击,它一定会再往南走,永远不会再往北走。此时此地盛行干燥洁净的北方气团,起初较冷,但因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强烈,气温会迅速上升,故有“南闪火门开”之说。

*闪东闪西,晒泥铲和鳗鱼。(浙江)

*东Hohoho,西Hohoho,明天转甘布坡。(福建福州)

*闪电扑朔迷离,没有下雨天。(陕西武术)

夏季的雷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锋面雷暴,一种是局地地热雷暴。前者是锋面上升气流造成的,呈带状,范围广,寿命长;后者是局部热对流强烈造成的,范围小,寿命短。“东闪西闪”是第二种雷暴现象。我们只能看到闪电,听到雷声,而不是降水。所以“闪电惑人,无雨晴。”

*东霍三年,北霍之前。(江苏常州)

*东拉西拉,开在博尼湖;南方闪一夜,北方闪一夜。(河北)

*东闪西闪都是空招,南闪停三天,北闪就在眼前。(江苏常熟)

“东拉西拉”是“东闪西闪”的意思,“东霍”都是指雷暴发生在东部。因为基本气流是自西向东,所以不会再影响到当地。

*雷声绕圈,雨不会下太久。(浙江黄岩)

如果雷雨云离得太远,这里就不会打雷,只有东闪西闪的闪电。雷雨是热天空气对流造成的。虽然这里没有雷雨,但是当地的天气还是很热。如果你听到打雷声,这意味着附近有雷雨。因为附近云层密布,云面凹凸不平,所以造成回声。由于附近爆发了雷雨,所以雨很快就会来。

其次,当冷暖空气在局地上空相遇时,由于势均力敌,你来我往,比较激烈,形成了“兜圈子”的现象。到时候很容易产生锋面。所以出现了“雨不会下很久”的现象。

*雷雨逆风大,雷雨逆风小。(浙江黄岩)

*容易来对阵,也容易顺阵开。(江苏苏州)

“阵”是雷暴,逆与顺取决于雷暴的方向。比如雷雨从西向东,局部吹东风,与阵雨相反。这叫“逆阵”;另一方面,如果当地西风与阵雨同向吹,则称为“随阵”。雷,雷雨来自雷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