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有哪些旅游景点?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x0d\天坛,在北京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以东。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重建。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帝、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天坛是球球和古琦两座祭坛的总称。它有双重祭坛墙,形成一个内部和外部祭坛。坛壁南圆北圆,象征圆的地方。主要建筑在内祭坛,球球祭坛在南面,山谷祈祷祭坛在北面。两座祭坛在同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隔着一堵墙。球球坛的主要建筑有球球坛、御殿等,谷神坛的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宫和祈年门。\x0d\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两面墙,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天坛主要建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南面是圆丘坛,祭祀天坛,包括圆丘和御穹窿。祈谷坛在北面,有祈年殿、祈年殿、祈年门等。,隔着墙。两座祭坛之间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单笔桥(又称海原大道或神道)相连。单笔桥两侧是一大片古老的柏林。内坛西墙有斋宫,是斋戒的前朝皇帝的居所。在外坛的西墙,有神乐部和祭祀中心。祭坛中的主要建筑包括祈年殿、黄干殿、穹顶、皇家穹顶、斋宫、无量殿、长廊、双环万寿亭,以及其他名胜古迹,如回音壁、三阴石和七星石。\x0d\球球祭坛是举行冬季至日仪式的地方。主要建筑包括球球,皇家穹顶及其附属建筑,厨房,三库和祭祀亭,附属建筑包括服务平台和灯笼。明代瓦丘为三层蓝釉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蓝釉桌面改为青石桌面,有艾叶、汉白玉立柱、圆柱。穹顶圆形如天,由三层祭坛构成,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有九个台阶。上层中央是一块圆形石头,九圈扇形石头,九个内环,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伸。栅栏和观察哨也用9的倍数来象征天数。\x0d\\x0d\桌面每层的石板、挡板、台阶的数量为奇九或九的倍数。比如桌面的石板从上层的中央卵石开始,第一圈是九块,第二圈是18块,周围的圈依次递增九的倍数。每层汉白玉栏杆的数量也是如此。烧柴炉位于外丘坛东南,朝北,圆柱形,青釉砖砌,东、西、南三面有九级台阶。柴火炉是在举行冬季至日仪式时用来将祭品(神)烧在正确的位置。\x0d\x0d\御穹\ x0d \御穹庭院位于圆丘坛外支北侧,坐北朝南,南有三扇琉璃门。主要建筑是皇家穹顶和东西配殿,这是供奉圣坛的地方。皇穹宇由16柱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这两个柱子上有黄金滑动拱门,以支撑天花板和拱门上的藻类井。大厅里挂满了龙、凤和印章的彩画。天花板图案为两条龙镀金,藻井为金龙。故宫斗拱和沉箱的跨度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饰有厅堂,歇山堂顶,青瓦琉璃瓦顶,正面有六级台阶,饰以彩画,造型精美。东厅供奉大明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的五星和周日的星星,而西厅供奉夜光神(月亮)和性、雨和风之神。故宫前的雍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就是“三音石”。当你站在第一块石板上拍手,你只能听到一个回声;当你站在第二块石板上拍手,你能听到两个回声;当你站在第三块石板上拍手时,你会听到三个连续的回声。这就是为什么这三块石板被称为三音石,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x0d\回音壁\x0d\皇穹院四周的圆形墙体高约3.72m,厚0.9m,墙体为山东临清砖,蓝色琉璃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故宫圆形庭院的墙体自然形成声波折射体,通过磨砖勾缝,墙体结构非常紧密。墙体表面直径651米,围栏高度3.27米。当人们站在东西附馆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说话时,虽然双方相距甚远,却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圈非常光滑,会折射声波。\x0d\\x0d\为谷祈福坛\x0d\\x0d\是孟春为谷祈福的地方,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内廷、东西配殿、祈年殿、厨师、祭祀亭、走廊等,附属建筑有内外。祈谷坛的祭坛是一座坛殿合一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殿下祀帝”的说法而建立的。祭坛共三层,高5.6米,下径91米,中径80米,上径68米。大殿呈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它有三层蓝色琉璃瓦,圆形屋檐,金字塔形屋顶和镀金屋顶。\x0d\x0d\黄干厅\ x0d \黄干厅,位于祈年墙环绕的长方形庭院内,由三扇玻璃门与祭坛相连。\x0d\这是一个仙殿式的大殿,蓝色琉璃瓦覆盖,下面是汉白玉栏杆的基座。是供奉“天皇之神”和天皇祖先的版本的寺庙。神的石板被供奉在形状像房子的神龛里。农历初一、十五,负责祭祀的衙门定期派官员扫尘焚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焚香行礼后,礼部大臣焚香,随后三跪九叩,太常寺的官员带领官员恭敬地将牌位放置在龙亭,牌位被抬到祈年殿相应的神龛,通常供奉在祈年殿的祈谷坛和协调版神位上。\x0d\\x0d\七十二间\x0d\东祈年殿内墙东门外有72条走廊,是古琦庙的附属建筑。是有檐有脊的温室,南北有大门窗,俗称“七十二间”。在长廊中央部分的北面,有五个“神库”,是收集祭祀用品的仓库。“神库”的西面是“神厨”,在这里祭天时要制作供品和糕点。神厨、神库、祭祀亭、祭祀坛由一条长廊相互连接。从东砖门到东北祭祀亭的走廊呈正方形,有72个房间,对应祈年殿36根柱子的大小,象征72个地煞。\x0d\x0d\祈年殿\x0d\天坛祈年殿\ x0d \由28根金丝楠大木柱支撑,中间有四根“龙井柱”,高19.2m,直径1.2m,支撑上檐;中间有12金柱支撑二层屋檐,用浸粉贴金的方法在朱砂底漆上绘制精美图案;外侧12檐柱支撑第三檐;三层天花板对应设置,中间有龙凤藻井;在大厅里,有梁,龙,凤和彩绘印章。祈年殿中间有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层的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称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面的12柱称为檐柱,象征一天的12小时。中外两层柱子24根,象征24个节气。\x0d\\x0d\单笔桥\x0d\单笔桥\x0d\是连接祈年坛南砖门和南门(成镇门)的地道,也是连接祈年坛和瓦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单笔桥上有三条石板路,中间是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的路让人一步一步往上爬,像面对着天堂。\x0d\x0d\斋宫\x0d\无量殿(斋宫正殿)\ x0d \是皇帝举行祭天仪式前斋戒的地方,位于祈谷坛西南角。宫内有一些专门用于礼仪、居住、服务、安全的建筑,如无梁殿、寝殿、钟楼、值班室、巡廊等,均为绿色琉璃瓦砌成,周围有双宫墙和两道御沟。斋宫布局严谨,环境优雅,是中国古代斋醮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是斋宫的正殿,殿顶绿琉璃瓦,殿内砖砌拱顶,殿前平台供奉基石柱,有三个位置,正阶13,左右阶15。五粮店是皇帝白天斋戒的地方。厅内陈设简单,明代悬挂的“敬天”匾额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表达皇帝对神的虔诚。\x0d\\x0d\南方神厨大院\x0d\南方神厨大院\x0d\位于瓦丘之东,北向南,院门朝南。其主要建筑包括神龛、神厨和敬亭,它是冬季至日仪式前在瓦丘祭坛上进行各种祭祀的地方。院门外有一条步行道,与瓦丘的东朗星门相通。祭祀期间,临时搭建行走棚运送祭品。建筑整洁庄重,是中国祭祀建筑中为数不多的残存厨师。\x0d\\x0d\神乐部\x0d\天坛公园神乐部全景图\x0d\是天坛内的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坛。它是明清时期举行仪式和音乐的地方,被称为明清时期最高的仪式和音乐机构。神乐部最早出现在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一开始都说上帝是乐观的。庙里有很多庙,环境很美。那里有茶馆和药店,也被称为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神乐观改名为神乐屋。乾隆十九年(1754)定名为神乐部。天坛神乐部正殿原是明清时期的练功和祭祀用殿。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山顶有一个单檐。坐西向东,六开间五开间,东西向有厅门,面积600平方米。现辟为“中和少乐”展区,举办古代祭祀乐舞表演,也是钟、编钟等中和少乐乐器的主展厅。“x0d”原天坛公园内,古琦坛内坛西南、单笔桥以西有一座土山,对天坛整体景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990,市政府组织拆除了土山,恢复了斋宫与单笔大桥的景观联系。植物布置是天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坛坛区广阔,气势宏大,建筑集中。主楼四周密植松柏,使中央祭坛四周绿意盎然,形成庄严、肃穆、幽静、纯净的祭坛氛围。祈年殿白希森林西侧,是北京最大的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240簇丁香花,树龄近50年,在北京非常罕见。天坛菊花以品种多、保护级别高而闻名,如“薛瑞祈年”、“单笔金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