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第一次兴起是什么时候?
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人民的智慧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边肖不禁猜测,要不是当时的思想束缚,他们的科技水平绝对不会仅仅停留在那个阶段。尚不发达的天文学,在当时似乎已经被熟练运用,比如日晷、二十四节气等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现代科学高度相似、比现代科学更有实践积累的东西。最早的24个节气记录在夏朝的《夏历》中,然后准确地记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干行经》中。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春分、夏季至日、秋分、冬季至日,对应的是现代科学中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四个不同节点,从远日到近日点,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到直射北回归线,都与农历二十四节气非常吻合。古人仅凭肉眼和生活中的感觉就能准确估算出太阳的节律,这是很神奇的。
其中,小满和芒种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农耕文化,是祭祀太阳的独特方式。这个时候一个是小麦等作物种植的时候,正是这个时候种植对上层气候和夏季的降雨都是合适的。否则,提前播种可能会导致土地因为太干燥而死亡,过晚播种可能会使秋末气候变凉,小麦还没有成熟,所以农民总结的这个节点刚刚好。
剩下的18个节气也对应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寒和严寒都要来过年了,这个时候也是它感冒最严重的时候。虽然古人没有气候学家这种东西,但他们可以像现代人一样控制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