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习俗你了解多少?

秋分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秋分祭月

秋分曾经是传统的“祭月节”。比如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现在中秋节来源于传统的“中秋节”。据考证,最初的“月亮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但由于每年农历八月的日子不同,不一定总有满月。而没有月亮的祭月是大煞风景。因此,“中秋节”后来从“秋分”转移到中秋节。

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在春分祭祀太阳,在夏季至日祭祀大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苍天的习俗。其礼拜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它位于四个方向:东南和西北。北京的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在春而阳,秋在夕。朝者,月之夕也。”这里的月夕指的是晚上给月亮献祭。这种习俗不仅为朝廷和上层贵族所奉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影响到民众。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开平苍镇谢氏,曾为四市(今以鹤山为五市),有一个未断的习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生苋菜,村民称之为“秋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了。在野外搜索时,往往是绿瘦的,大约一个手掌的长度。采摘下来的秋菜,一般在家里和鱼片一起熬制,称为“秋汤”。有句顺口溜:“秋汤脏,洗肝肠。”全家老少平安健康。“从秋天开始,人们仍然在家里祈祷和平与健康。

3.垂直蛋

每年的秋分,全世界都有数千万人在做“竖蛋”实验。这种被称为“中国定制”的玩具是如何成为“世界游戏”的,目前还很难考证。不过游戏简单有趣:选择一个光滑对称的刚出生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立起来放在桌子上。虽然有很多失败者,但也有很多成功者。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间,所以有“秋分到了,蛋才好看”的说法。立起来的蛋非常漂亮。

4.送秋牛

秋分马上就到了,到时候会有人挨家挨户发秋牛的图片。画面用红纸或黄纸印上一年四季的农历节气,还印有农民的耕田图案,称为“秋牛图”。给图的都是民谣歌手,主要说一些不违背农时的秋耕好运之类的。每到一个房子,他们更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直到房主高兴给钱。虽然说出来的话很随意,但是每一句都押韵优美。俗称“秋”,秋人被称为“秋官”。

5.粘住麻雀的嘴

根据习俗,农民在秋分这天放假。家家都要吃汤圆,十几二十几三十个不需要包的汤圆煮好了,用一根细细的竹叉放在田边的户外田埂上,叫粘麻雀嘴,不破坏庄稼。

当然,用汤圆粘麻雀嘴只是农民美好的想象和愿望,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比较粘,不易消化,不宜多吃。汤圆多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甜,添加的食材往往糖分和热量都很高。春寒时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壮阳、健脾。但糯米粘稠,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积食。搭配葱、蒜等辛辣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萎靡效果。

6.放风筝

秋分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在秋分的时候。甚至成年人也参与其中。风筝分为王耔风筝、鲢鱼风筝、糜蛾风筝、雷公虫风筝和月儿光风筝。最大的风筝有两米高,最小的有两三英尺。市面上有风筝,很多都比别人的小,适合小孩子玩,但是大部分还是自己贴的,大一点的,还要互相较劲,看哪个飞得高。

7.崇拜上帝

秋分前后的民间节日有:2月15日是张凯的生日:王声,又名“陈”是唐代的一位勇士,为漳州做出了贡献,死后成为漳州的守护神。2月19日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每到生日,很多信众都会去观音庙朝拜。2月25日三山王祭祀日:三山王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名山、金山等山神。早年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所以信徒以客家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