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日记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下学期自然课本的第一课是自然日记,主要有年、月、日、二十四节气、天气变化、风向、最低最高气温、动植物新变化、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等内容。并且每三个月(长夏、立秋、立冬、立春)整理一次自然日记,编辑当年当地的自然日历。当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写自然日记。
我只记录了一年,其中春、夏、秋三季的动植物变化记录的比较好,因为动植物的变化随处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随着秋天天气由暖到热到凉而发生的变化都比较多,所以相对容易记录一些。在四季中,冬天是最难记住的。每到冬天,植物枯死,树木留下枯死的枝叶,动物冬眠,或者迁徙到南方,人类的生产生活变得单调。上世纪90年代,张家口几乎没有暖冬。即使温度再高一点,风再小一点,人再舒服一点,人也不会轻易脱下厚厚的衣服,所以记录整个冬天的自然日记是最难的。结果只剩下天气变化,偶尔能记录到一点生产生活的变化(主要是下雪后),而动植物全是空白。
另外,在自然练习册中,每一课的习题后面都会有一本自然日记。除了上述所有内容,实际上还增加了五年级作业本上的黎明和黑暗的时间,日出和日落的时间,甚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还要求画出月相的变化。因为当时没有互联网,仅靠日常实际观察是不可能记录下来的。再加上生活在城市,观察条件受到很大限制,当时学习负担重,所以连老师都无能为力,也不能提出硬性要求,导致这些内容都是空白,只能填主要内容。
至于编辑自然日历,就是根据过去三个月的记录,按照书上提供的格式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全部填在课本和作业本上,而不是日记里。
本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自然界工作簿的内容,如黎明和黑暗的时间,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时间,月亮的绘制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再加上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加,以及自媒体的建立和推广,网络上很多网民随时随地拍摄自然景观(动植物的变化、日月星辰、人类的生产生活、天气变化等自然界的新事物和奇特景观)并发送到各种自媒体(如早期的论坛、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各种短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