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文化中的民间信仰文化
台湾省的客家信仰与其他民族的信仰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的节气,不同的地域,都能感受到深深影响客家人的信仰和庆典。
台湾客家信仰与早期社会的形成密切相关。几乎每个客家村落都有保护村名的土地爷,每个客家聚居地都有自己的守护神。除了从中国老家带来的观音、三山王、三官帝、关圣帝、妈祖,还有当地的神、易、万,以及家家户户诚心膜拜的“来台”信仰。无论是当地发展起来的宗教信仰,还是从中国故乡传入的神灵,经过两三百年的扎根,都成为台湾省本土精神的支柱。
农历新年不仅是汉族人民的共同传统,也是客家人的重要节日,它仍然是台湾省客家人最重要的团聚和祭祖日。农历正月二十是客家人“穿天衣穿地漏”的日子。据说那天是“穿地漏”的倒霉日子,也有人认为是为了纪念女神补天。在农业时代,客家人认为辛苦了一整年,这一天是休息的日子。每年都会在竹东举办盛大的客家山歌节。从农历正月上半月到清明节,是客家人挂纸“扫墓”的日子,也是逐渐城市化的客家人一年中最大的一次聚会。很多家族的“祖塔”都是供奉所有来台的祖先的。祭拜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山上。
五月节,客家人称为龙舟节,是纪念过去“去黄巢”的民间传说。这一天必须悬挂菖蒲、艾草等植物辟邪,另一方面也与屈原投江的历史传说联系在一起。中秋节“农历七月初七”是客家人崇拜自然的年中重要节日,也是官员赎罪的日子,用佛道的方法普及众生“十鬼”。以新浦益民庙为中心的北台湾,也在农历7月20日发展出独特的“益民节”,纪念当地为保护家乡卫士而一直牺牲的烈士,成为客家地区颇为盛大的地方节日。此外,八月的中秋节和十月的平安戏是客家地区重要的民俗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