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日起源的历史典故
冬天的至日来了,冬天的至日被视为汉朝的“冬节”。官方会举行名为“贺东”的祝贺仪式,官场流行官方例行节日。《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日前后,君子居安思危,不肯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
所以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关闭,商旅关闭,亲友分离。
互相送饭,互相拜访,开开心心过一个“安静”的节日。魏晋六朝时期,冬天的至日被称为“子岁”,人们要祭奠父母长辈。宋代以后,冬季的至日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
冬天至日的典故:
以前老北京有句话叫“冬天的至日馄饨,夏天的至日面”。相传汉朝时,北方的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有匈奴部落和屯部落两个首领,非常残忍。
百姓深恶痛绝,便用肉馅包成一角,以“浑”“吞”之音称之为“馄饨”。讨厌吃饭,求平息战乱,过太平日子。因为馄饨最初是在冬天的至日制作的,所以每个家庭都在冬天的至日吃馄饨。
扩展数据
冬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太阳历达到270度,每年公历65438+2月21-23日举行节日。冬季的至日是阳光直射向南传播的极点。冬季至日上,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最偏向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在北半球的所有地方,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冬季的至日也是阳光直射回到北方的转折点。过了这一天,它就回去了,直射阳光从南回归线(23° 26′s)开始北移,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的日光逐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