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随笔”?
散文的一种。“素描”一词起源于我国晋代,佛经简本中称之为“素描”,详本中称之为“杰作”。后来“随笔”被统称为那些表达自由、篇幅短小的随笔。
20世纪20年代所谓的“杂文”,又称“随笔随笔”或“杂文随笔”,泛指诗歌、戏剧、小说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中的散文。30年代上半期,杂文兴盛,报纸副刊纷纷开设专栏。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是最早发表杂文的杂志。当时对于杂文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还是指各种文学散文,有的侧重杂感散文,有的侧重抒情散文或小品等叙事散文。一般来说,此时及以后的所谓“杂文”,是指那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样、篇幅短小的杂文,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一些道理或生动简洁地描述一件事,特点是解释简单、议论深远、注重趣味性,往往具有幽默感和讽刺力。
1934之后,《人间》、《太白》、《心语林》、《范文随笔》、《芒中》、《西北风》等半月刊相继问世,同时出现的还有科学随笔、历史随笔、幽默随笔等。人们甚至称1934为散文年或散文杂志年。关于什么是杂文,杂文的内容,写作方法,价值和倾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林语堂主张杂文要“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体”(《世说新语》),林语堂,林语堂。这种思想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比如鲁迅等人,他们反对把杂文当作“小摆设”,把杂文对社会现实的快速反应和社会功能的聚焦,当作“匕首”和“掷枪”(鲁迅:杂文的危机)。鲁迅杂文中的许多篇章都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杂文范例。
开放分类:
/lemma-PHP/dispose/view . PHP/139976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