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安徽池州节日有什么习俗?尽量丰富一下。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为元宵节。有吃“汤圆”、打灯笼、舞龙、仿古史、祭神、做盖头等习俗。
花节:农历二月十五。以花开的意思命名。这一天,农村家庭用糯米爆米泡,以示丰收成熟之意。女人们围坐在一起喝茶,女孩们在这一天戴耳环。选择这一天结婚,以好月圆美景为吉祥庆典。晚上烧灯笼(第一年结婚的新娘,从娘家和公婆那里,送来观音松子灯和麒麟灯,当晚烧麒麟灯,而观音松子灯会在新娘生完孩子的第二年花节晚上烧)。
清明节:在古代,寒食后的第二天(初三)是清明节,而现在是以历法中规定的节礼日为准。家家户户扫墓祭祖。旧时家庭或宅院举行酒席,男子参加,称为“清酒”,以供祭祖。女人穿柏或桃和柳枝。顾曰:“清明不穿柳,美人成头。”
长夏节:这一天,腊肉、咸蛋、米面肉必不可少,所以俗称“腊八节”。还有吃糯米糖、煮狗、炖鸡、吃滋补品的习惯,俗称“夏季进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节”,又称“端阳”、“重午”。吃粽子,麦糊(也叫炸鱼),喝雄黄酒,每个门窗都挂着用葛藤扎起来的菖蒲和艾叶。县里有龙舟比赛。在节日之前,每个龙舟队都要给当地的每家每户送去糖、肉包子和粽子。
中秋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鬼节”、“七月三十”。这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农历七月十二日,备茶、酒、香祭祖,称为“带太公、太婆回堂”。逢年过节,将纸钱、金银元宝装在大纸袋中,注明“某祖用,某送”字样,并祭鸭血,晚上整袋焚烧,俗称“烧包”。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月饼是最受欢迎的,在民间习俗中,蛋糕经常被作为礼物赠送。晚上,中老年人赏月,青少年摸青(偷一点蔬菜水果),女人“抓月光”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阳节”。还有爬山喝山茱萸菊花酒。吃油炸芋头包子和土豆包子的习俗仍然流行。
以上就是俗称的“四季八节”。
小年:腊月二十五,也有少数村在二十四日过小年。从前,节前一天晚上,厨房组送来,自节后,粥和发霉的豆腐都不吃了。妇女不得进入父母的家,也不能呆在父母的家里。
除夕,俗称“年夜饭”。这一天要备好门神、春联、香烛、三荤、三素酒、茶、鸡汤,以示对祖先的敬意,俗称“奉汤”。鞭炮声中,全家人吃一顿叫做“喝汤”“吃团圆饭”的年夜饭,父母给未婚的儿孙压岁钱。晚上“点火”“糊纸”(用红纸卷在门上、仓门上、六畜门上贴一张纸钱)。吃一顿饭,坐一夜,叫做“守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正月初一”。天亮之前,明宝打开门,选择“意大利方向”迈出第一步,叫“走出去”。有些村子,全村的男人聚在一起喝果酒,叫“以食为始”。早上,家家户户吃炒糯米饭。在县城,早上,长辈们会带领他们的子女和孙辈去最近的寺庙拜神。早饭后,每个人都互相拜访祝贺新年。在这一天,大多数人都吃素。从初二到上元节,各家各户互相设宴,称为“年夜饭”。
农历正月初七,客家人习惯喝汤。这一天的早餐,要吃米饭、豆子、花生、红薯、芋头、大蒜、生姜等煮成的汤。顾说:“吃了七种汤,你就是乞丐。”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大家将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和劳动。
立春:在旧社会,要贴春联,点香拜神。俗话说“迎春”。春天总是在敲响,迎接春节的到来。
春社:立春后的第五年,大约在春分前后。祭祀土地神(俗称社司、福主)。
4月8日:农历四月初八是老官菩萨的生日,民俗聚会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