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每个地方吃粽子的口味和庆祝习惯都略有不同。庆祝端午节的方式多种多样,最熟悉的是吃粽子。那么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还有什么习俗呢?
1,七彩绳
在古代,人们迷信端午节是一年中最不吉利和有毒的一天。因此,端午节时,人们要用蓝、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绳子在孩子的手腕上系上彩色的绳子,以此来辟邪、避邪、化凶为吉。
2.挂艾草
端午节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也是疾病多发期。因此,人们通常在很久以前就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扫一遍院子,用红纸把菖蒲和艾草扎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挂在堂屋里。意思是消除疾病,赶走厄运,让家人身体健康,有好运。
3、贴五毒
端午大热,各种毒虫蜂拥而入。古代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天气炎热容易引起疫病,所以端午节有贴五毒的习俗。
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种毒虫。贴五毒就是用黄纸画出五种毒虫的画像,贴在墙上,然后在五毒画像上扎一根针,表示驱除五毒。
五毒画像多由专人绘制,后逐渐演变为印刷厂印刷。针刺五毒也演变成张天师手持葫芦抚慰五毒。虽然贴五毒是迷信,但这样的小活动最能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4.吃“五白”
端午节期间,民间也流行“五白”,即水煮肉、白蒜、水煮鸡、白豆腐、茭白。端午节吃“黄武”,配以“五白”,能清热降火,健脾胃。
中医认为,阳气在端午节最旺盛。如果中午吃“黄武”、“五白”,不仅可以祛除五毒,还可以借助端午“阳”的力量,克制和消除许多厄运,增强自己的“精气精气气血”。
5.吃茶和鸡蛋
在江西南昌,端午节要煮茶叶蛋和咸蛋。鸡蛋包括鸡蛋、鸭蛋和鹅蛋。蛋壳涂成红色,装在五颜六色的网兜里,挂在孩子脖子上,寓意祝孩子好运平安。
6.提取金额
端午节似乎是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节日。它的很多习俗都和孩子有关,画的量也是。所谓画额,就是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写“王”字。
《燕京年谱》中记载:“自农历正月初一起,取雄黄洒酒,敷于小儿衣领及鼻耳,以避毒。”
大人们把它当成驱邪的吉祥物,小孩子把它当成游戏。有句古诗说“只有小时候,才忘不了捧爱普的额头。”对于孩子来说,画额头也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7.吃个粉丝
在甘肃省民勤县,粉丝在端午节蒸。面扇是用发面蒸的,呈扇形,有五层。每一层都撒上磨碎的熟辣椒,表面揉成各种图案并染色,非常漂亮。这种饮食习俗据说是从端午节做、卖、送粉丝的习俗演变而来的。
8.点雄黄酒
将雄黄浸泡在酒中,再将雄黄酒抹在人的额头、耳朵、鼻子、手掌等处,以期远离毒虫,消灾防病。
9、吃蛋糕
端午节也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香饼。做蛋糕是把艾蒿和糯米放在用单根木头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敲打而成的年糕。
10,采药
端午节在古人的印象中是一年中最繁华的日子。一般认为这一天的药材药性最好,所以有采药的习俗。
这一习俗在《夏·郑潇》中有记载:“本日贮药,以除毒气。”端午节用的药多为艾草药材,但也有捉蟾蜍入药的地方。在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做蟾酥的习俗。
因为端午采药多,所以衍生出挂药、斗草、木兰汤的习俗。挂草药,顾名思义就是在门上挂草药。人们通常挂三种草药:艾草、菖蒲和大蒜。
这三种草药在《贾青录》中也有记载:“割蒲为剑,割华盖为鞭,将带桃梗的蒜挂床上,皆用以驱鬼。”
端午节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作为后代,我们应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百草大战”和“射柳”,这不仅会丰富我们的生活,也有助于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对于端午节的习俗,要力求“百花齐放”,避免“一枝独秀”,这才是端午节永葆生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