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怎么算?

一、闰月计算方法

闰月是指农历中的一种现象。农历根据月亮的圆缺排列大月亮和小月亮,即月亮。一个月亮的长度是29.5306天,所以大月亮是30天,小月亮是29天,这就是月相盈亏的周期。

农历以农历正月(29.5306天)的长度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为12个月,约为回归年(365.2422天)的18天和21小时,所以要设置闰,三年一个月,五年两个月,十九年。

第二,每四年会有一个飞跃。将当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年份为闰年,有余数的年份为平年。

闰月是在日历中设定闰月的一种方式。在亚洲(尤其是中国),闰月是指在汉历(又称阴历)中每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的矛盾,防止回归年与四季脱节,每隔两到三年设置1闰。古代使用19闰周,但在唐朝的林德历中被废除。有时闰月也指公历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二月)。

如果不注意的话,大概很多人以为“闰月”和“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意思相差甚远。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的“闰年”,其实是一个大概的数字,确切的数字应该是365.2422天。那么一年365天比实际年份少0.2422天,那么四年后就比实际年份少了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历法中规定四年为一个闰年,即能被四整除的一年为闰年。另外规定每个世纪年(末尾有两个零的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其他百年都不是闰年,即“百年无闰”。比如1996是闰年,2000也是闰年,而1700不是。阳历闰年2月有29天,闰日是2月29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要说“闰月”是阴阳历(汉历、藏历等)独有的。).

很多人对中国农历有误解,经常把农历和阴历混为一谈。

世界上有三种历法:一种是阳历,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一年中的月数和天数可以人为指定;一种是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月,一年中只有几个月可以人为指定;第三种是阴历,即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平均时间是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一年的平均天数等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平均时间,如我国的汉历、藏历。

所以中国的汉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

汉历中的阴历和阳历各有用途。农历可以表示月亮的盈亏,也可以预测潮汐。

阴历更有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显示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每年的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业活动。因此,中国传统的阴阳历被称为农历。所以农历和阴历不一样,把阴历叫做阴历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