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魂走到初霜意味着什么?

可以理解为:从春节到秋天。

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当太阳达到345度时,它将在3月5-6日穿过公历。愕然,为乾历卯月之始;毛,卦中之震,万物出于震,乃毛发生长之象。说到震,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骤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勃勃。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了自然生物在节律变化的影响下萌发生长的现象,是古代农耕文化对自然节日的反映。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认为它是春耕开始的季节。

初霜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用手指打架;太阳历是210;每年公历10,10月23-24日过节发工资。初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初霜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寒冷,中午天气炎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因为“霜”是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的表现,所以命名为“初霜”,以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初霜时节,万物完毕,万物上天,太阳入地,阴开始凝结。俗话说“初霜杀百草”。初霜过后,植物渐渐失去活力,大地一片荒凉。初霜不是“霜”的意思,而是指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初霜节气过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初霜”节气反映了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天气渐冷的气候特征,并不代表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霜”。事实上,“霜”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霜”则是地面上的水汽遇到冷空气,由于温差变化而凝结成的。

气象学上没有“初霜”的概念。气象学上,秋季初霜一般称为“初霜”或“初霜”,春季终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最后一次霜冻到第一次霜冻的间隔时间为无霜期,“霜”一般出现在秋、冬、春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