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常识

1,立春

又称“打春”、“咬春”,也叫“报春”。这个节日包括庆祝和迎接春天的活动,春天的“打牛”和吃春饼、春菜和咬萝卜的习俗。

2、惊呆了

这一天,民间有“打小人”的习俗,以驱除厄运。惊蛰象征着农历二月的开始,它会唤醒所有冬眠的蛇、虫、鼠、蚁,家里的爬虫、蚂蚁也会起来到处觅食。

因此,在古代,人们会用熏香和艾草熏住所的四个角落,以驱除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那些不开心的人拍打对手,赶走厄运的习惯,也就是“打小人”的前身。

3.清明

清明节这一天,除了扫墓祭祖、踏春踏青、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外,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叫“介子推”的人。

介子推在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流亡时帮助过他。后来,重耳想报答他,介子推没有,他背着母亲上山。重耳下令火烧山逼近,结果母子俩死在山上。晋文公看了看介子推的尸体,十分惋惜,便把尸体埋了。第二年,祭拜的时候,看到被烧的老柳居然复活了。祭祀结束后,晋文公将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将这一天命名为“清明节”。

4.小满

小满这一天,有“抢水”、“祭车神”的习俗。“祭车神”是农村的古老习俗。据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车水前,农民将鱼、香烛等祭品放在车座上。特别之处在于祭祀中有一杯白水,祭祀时倒入田间,寓意祝愿水源茂盛。这些习俗表明农民重视灌溉和排水。

5.夏日至日

在古代,在夏季的至日,人们向神灵献祭,以祈求灾难消失,来年富有。到了清朝,夏季至日上的神灵崇拜更加流行,日本人不得不吃面食以示对神灵的尊敬。可以看出,在夏季的至日,北方人吃面条,无锡人吃馄饨,都是对上帝虔诚的祭祀。

6.立秋

初秋时节,尤其是8月15日中秋节,商洛竹林关一带流传着“摸秋”的习俗。这一夜,婚后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瓜果架、豆棚下的地里偷偷摸索瓜豆,故名“摸秋”。

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夜,瓜果豆子都摘下来了,园主不能责怪。无论阿姨回家多晚,父母都不允许批评她。中秋节晚上,月亮还没出来的时候,孩子们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着什么东西回家。如果摸洋葱,父母认为孩子长大了聪明;如果碰了瓜果,父母认为孩子以后吃喝不愁,一切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