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凉风送爽防“秋燥”
秋分带走了初秋的优雅,迎来了深秋的美丽。秋风送爽,应该是个惬意的季节。但也有不少人出现鼻咽干燥、口唇干燥、咳嗽痰少、皮肤瘙痒,甚至便秘等“不愉快”的症状——这大概就是“秋燥”的方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薛銮提醒,应对“秋燥”要以预防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和自身反应尽早做好准备。
薛銮说,市民可以遵循“燥则润燥”的原则,秋季调养应以轻宣润燥、生津止渴为主。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预防秋燥,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室外空气质量差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鼻腔呼出的水分不少于300毫升。为了及时弥补这些损失,秋季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的水,以维持肺部和呼吸道的正常湿度。多次少喝水,老人最好每天早晚睡前喝200毫升水。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就要增加饮水量。民间有句话叫“早上盐水,晚上蜂蜜水”,就是早上喝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确实对改善秋燥有帮助。“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莲等,可能有助火生痰,对预防秋燥有负面作用,应尽量避免食用。”薛博士还指出。
随着红叶落下,秋天很冷。除了秋燥,最佳进补时间也在北风的脚步中悄然临近。秋冬是万物丰收耕耘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适合人体休养生息的季节。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秋冬季节外界温度较低,人体会增加新陈代谢来提供热量,维持人体的“恒温”。从而增强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一些有益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近期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已给出六点特别提醒:坚持个人防护,及时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注意预防流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合理膳食,防止“病从口入”;适度运动,远离久坐的生活方式;注意气温变化,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外出避免拥挤,做好伤害防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马力给出了一个饮食推荐:油焖茭白。
材料:茭白500g、酱油一勺、洋葱一根、料酒半勺、盐2g、糖适量。
制作方法:茭白切块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油,放入茭白,小火煸炒至茭白表面有褶皱;将酱油、糖、盐翻炒均匀,最后加入料酒,加入少许水,盖上锅盖,小火煨8-10秒;出锅时撒上葱花。
药膳功效:茭白又名高瓜、茭白、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江南特有的水生蔬菜,是“水八仙”之一,与莼菜、鲈鱼并称“江南三大名菜”。茭白是秋季蔬菜。其味甘寒,归肝、脾、肺经。有清热、生津、解烦渴、通便、催乳的功效,适合这个节气。但茭白性寒,脾虚泄泻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