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长夏、立秋、立冬是什么意思?

1,立春:每年2月3日或4日。立春是汉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李”的意思是“开始”。自秦朝以来,中国一直把立春作为孟春季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是生长,是耕耘,是播种。在立春的这一天,“太阳与刺和谐,万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生机勃勃,所有的季节都开始了。

2.长夏:四月初一左右(公历5月5-6日)。长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夏梦季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就是长夏节气。斗指东南,次元长夏。万物生长至今,故名长夏。在漫长的夏季,中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在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地区气温在20℃左右。而低海拔山谷早在4月中旬就感觉到夏季炎热,长夏气温在24℃以上。所以也是农作物病虫害多发期,也是人容易感冒的时期。漫长的夏季过后,正是大面积种植早稻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雨水的到来和雨量的多少与未来的收成密切相关。。

3.立秋:每年8月6日至9日。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梦季节的正式开始。“秋”意味着夏天凉爽。当我们在立秋到达时,梧桐开始落叶,所以有一个成语“落叶知秋”。立秋到了,但不是秋天的气候到了。气候季节的划分应以“气候平均温度”为标准,即当地连续五天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是真正的秋季。中国幅员辽阔。虽然各地的气候不同,但大多数地区还没有进入秋季气候,三伏天的最后几天仍然是在立秋后的第三天。尤其是在我国南方,这个节气还是酷暑的时候。同时,由于台风和雨季即将过去,气温更加炎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

4.立冬:公历每年在165438+10月7-8日之间。李,也意味着冬天从此开始。冬天意味着结束,意味着庄稼要在收获后收割。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入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中国北方土地结冰,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我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而我国南方地区需要快速种植晚季冬小麦和移栽油菜,南方正是种植小麦的最佳时机。此外,入冬后,空气普遍变得干燥,土壤含水量减少。这时,我国开始重视林区的防火工作。